“西吉文学”首次被纳入县委党校教育课程
“到了20世纪80年代,词汇里面就有了农业学大寨,公社变成了乡政府,种地得用化肥,尿素、二铵、磷肥很快被大家所熟识,再往后出现了蹦蹦车、摩托车、电话、手机、打工、互联网、微信、快手、王者荣耀、精准扶贫……方言是容量巨大的口袋,在不断地吐故纳新,装进导出。”11月14日,西吉县年轻干部能力提升班开课的第四天,西吉县作协主席史静波为全县50多名青年干部授课。这是“西吉文学”首次被纳入西吉县委党校课程体系。
课堂上,史静波围绕“为什么我们需要文学”“西吉为什么会成为中国首个‘文学之乡’”“从西海固作家群到西海固农民作家群”“木兰书院文学赋能乡村实践”四方面,用通俗易懂、生动感人的语言,讲述发生在西吉大地上战天斗地的脱贫攻坚史和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展现了西吉人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精神伟力,让现场学员深受鼓舞。“第一次了解到家乡有这么多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他们所讲述的西吉故事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农民群体。”在西吉县委办工作的“00后”干部苏颖说。
西吉县是中国首个“文学之乡”,有郭文斌、马金莲、了一容、马骏等一批西吉籍作家活跃在全国文坛上,目前有23位中国作协会员、省市县级会员600余人,文学爱好者、创作者1600余人。西吉文学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逐渐成为推介西吉、展示西吉的重要名片。2022年以来,西吉县委党校在西吉县重点文学社团“西吉木兰书院”,通过现场推介的方式,向县外学员展示西吉文化,受到好评和赞扬。经过为期半年的筹备,10月28日,西吉县委党校创新性地在全县年轻干部能力提升班中首次引入“西吉文学”课程。“我们将不断创新教育形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邀请一批西吉文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土专家’‘土教授’进入学校授课,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讲述西吉故事,提高青年干部人文素养和专业化履职能力,为西吉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西吉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赵红阳说。(记者:马 静)
相关新闻
-
马儿岔村肉牛出栏忙
[2025-08-01] -
泾源县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宣传
[2025-08-01] -
原州区炭山乡2.6万亩柠条籽“沙沙”落袋
[2025-07-30] -
种出好菜 带富村民
[2025-07-30] -
西吉县为33个自乐班配备文化设备
[2025-07-30] -
银发艺术团送欢乐
[2025-07-29] -
两化一振兴 塞上谱新篇 | 泾源县产业带动就业致富路 上半年劳动力转移就业29158人实现工资收入5.6亿元
[2025-07-29] -
1840幅作品展现民族团结与时代风采 第二届全国(隆德)书法大赛作品展开展
[2025-07-28] -
“彭庄蜜”香飘六盘山 小蜜蜂酿出大产业
[2025-07-27] -
彭阳县开门纳谏办好惠民实事
[2025-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