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肉牛”到“卖牛肉”——西吉肉牛产业的“链”式突围
在西吉,提起牛,乡亲们的眼里总会闪着光。“家里有牛,心里不慌。”这句朴实的话,道出了牛在西吉人心中沉甸甸的分量。
从前,牛是庄稼人最踏实的“家当”;如今,牛成了西吉人奔向好日子的“硬底气”。从房前屋后的零星散养,到现代化、规模化的全产业链集群,西吉肉牛产业完成了一场深刻的蜕变。

走进宁夏源丰农牧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分割车间,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转。工人们手起刀落,分割、精修、真空包装、热缩、速冻……一气呵成。四个排酸库里,挂满了正在“静养熟成”的四分体牛体。
“一个排酸库能挂30头牛,我们日常产量在2到3吨。”企业项目负责人王浩介绍,生产线满负荷生产,一年能加工1万头牛,产出牛腩、牛腱、牛排、上脑、吊龙等30多种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这家有42名员工的企业,靠线上电商、线下门店、合作经销商“三管齐下”,一年卖出500吨分割牛肉,销售额突破4000万元。
源丰不是个例。西吉全县已有7家精深分割中心,如同7个强健的“胃”,高效“消化”着本地优质牛源。今年以来,这些企业已签下20笔大单,总金额高达6亿元。

西吉牛肉,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更有一个“杀手锏”——硒含量是普通牛肉的2.7倍。凭借这一独特优势,已成功打入上海、福建、广东、山东等高端市场,并在2024年跻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产业的终端繁荣,离不开源头的坚实基础。西吉自古就有“家家种草、户户养畜”的传统。近年来,借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东风,西吉县把肉牛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来抓,养殖规模稳步扩大。截至目前,全县肉牛饲养量已达57.03万头,存栏36.6万头。
走进任何一个养殖示范村,标准化牛棚里,毛色光亮的西门塔尔、夏洛莱、秦川牛正悠闲嚼着草料。目前,全县已培育193个养殖示范村、14个万头存栏乡镇,2.6万户农户投身肉牛养殖,占全县常住农户的四成以上。
规模化养殖蔚然成风:“3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966户,“50头”养殖场483家,“百头级”养殖场也达到99家。“2025年,我们计划实施‘见犊补母’、扩群补栏、牛肉外销、屠宰加工等28个项目,总投资1.9亿元。”西吉县农业农村局畜牧业管理室主任李斐介绍。
在兴平乡的宁夏吨牛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王淘正忙着给即将出栏的育肥牛添料。从2019年的50头起步,如今他的农场年饲养量已达500头,年出栏数稳步增长。

“2023年我新建了7500平米的牛棚,现在存栏370头。”王淘的创业路,是许多西吉养牛人的缩影。他告诉记者,农场现在每季度出栏一次,主要销往四川、广东。“今年已经卖了180头,11月下旬还有100多头要发往广东。算下来,今年能挣个两百来万。”
农场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就业,长期工与季节工相结合,一年发出的人工工资就达35万元。这头“致富牛”,真真切切地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养殖规模上来了,良种繁育和饲草保障成为关键支撑。西吉县坚持走“优质+高端”路线,建成84个黄牛冷配改良点,年改良西门塔尔肉牛9万头以上,肉牛良种覆盖率超过90%。
与此同时,50多万亩优质饲草基地、11家饲草配送中心和62家饲料经销商、5.8万台饲草加工机械,共同构建起稳定的饲草料供应体系。年加工调制饲草能力超过200万吨,确保每一头牛都“吃得饱、吃得好”。
如果说养殖是产业的“主动脉”,那么交易与流通就是活跃的“毛细血管”。
西吉拥有5个活畜交易市场,其中兴隆镇单家集活畜交易市场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村级活畜交易市场。这里常年车水马龙,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客商络绎不绝,年交易量超30万头,交易额突破60亿元。
56名经纪人、135名交易员、117家贩运户活跃在一线,年创收3.5亿元,构成一张高效流通网络,将西吉肉牛源不断地输往广州、福建、深圳等主要消费市场。

更令人振奋的是,西吉肉牛正大步走向世界。
宁夏双成实业有限公司,作为西吉县重要的屠宰加工龙头企业,近期再度拿下一笔价值1亿元的香港市场牛肉供应订单。“计划每天向香港发运15头牛,日均销售额稳定在25万元左右。”企业负责人马旭东说。就在今年6月,他们刚签下一笔3.5亿元的大单。
供港食品标准极为严格,从硬件设施、生产流程到人员管理都有严苛规定。目前,企业已完成场地标准化改造,正静待海关检验场地审核的“最后一关”。
双成的底气,来自扎实的产业基础。厂区占地50余亩,配备标准化检疫、屠宰、加工生产线和2000余平方米冷链仓储库,年加工能力达牛8万余头、羊15万只。

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他们对接了本地20多个养殖合作社、500多户养殖户,在保障稳定优质货源的同时,也有效带动了农户增收。一支50余人的成熟全链条团队,为订单顺利交付提供了坚实保障。
目光远大的西吉牛企,并未止步于香港。“我们正与阿联酋、马来西亚客户密切接洽,积极拓展东南亚及中东市场,让‘西吉牛肉’的香味飘向更多海外家庭的餐桌。”马旭东信心满满。
从一棵草到一头牛,从一块肉到一道道美食,西吉县围绕肉牛产业,串起了一条覆盖良种繁育、科学养殖、饲草料供应、屠宰分割、精深加工、市场交易、品牌销售和社会化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这是一条真正的“牛”路子。它让传统养殖业焕发现代产业的生机,让农民的汗水化作实实在在的收益。
望着牛棚里健硕的牛群,听着加工车间里机器的嗡鸣,我们知道,西吉肉牛的故事,正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续写新的篇章。(记者:闫 蓓 宋 昇 见习记者:王亚玲)
相关新闻
-
旱地梯田里的产业新图景
[2025-11-05] -
从“卖肉牛”到“卖牛肉”——西吉肉牛产业的“链”式突围
[2025-11-05] -
从“夯基兴业”到“跨越升级” 彭阳工业强县战略激活发展绿动能
[2025-11-05] -
政策宣传“活”起来 社区服务“暖”起来
[2025-11-05] -
从“提心吊胆”到“住得舒坦”!彭阳避险搬迁让千余群众圆了安居梦
[2025-11-05] -
隆德冷凉蔬菜产业“双线”报捷 设施农业与供港基地齐头并进
[2025-11-04] -
原州区危房改造逐户会诊保障群众安居
[2025-11-04] -
寨科乡多措施宣传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知识
[2025-11-04] -
基层一线看发展 | 泾源县签约2亿元冷水鱼生态文旅智慧渔业产业园项目
[2025-11-04] -
基层一线看发展 | 隆德10万亩青贮玉米抢收归仓
[2025-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