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吉将台堡考察后指出,红军长征和西征都曾转战宁夏,之后宁夏人民又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陕甘宁边区建设,为抗日战争、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总书记对宁夏红色历史的概括,也是对宁夏各族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给予的充分肯定,更是赋予宁夏新时代红色文化新内涵。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红军纪律,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从此“红军好”的消息在宁夏广为流传,宁夏人民的热情也得到了红军指战员的普遍好评。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李贞(时任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组织部部长)后来这样回忆:“回民兄弟给红军送水、送茶、送菜,积极筹粮,把黄豆、牛肉送给红军。干部战士高兴地说:‘红军到宁夏,如同到了家’。”萧克曾给同心的题词中写道:“红军到宁夏好像回了家。”这些革命前辈表达了当年红军在宁夏时的真实感受。
◆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
1935年8月至1936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西征转战宁夏,许多革命先辈在这里留下了光辉足迹。1935年8月1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政治委员吴焕先的率领下,进入今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一带,这是第一支进入宁夏的长征红军,从进入到离开固原境内历时5天4夜,途经今宁夏固原市4县(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和彭阳县)10个乡镇(兴隆镇、杨河乡、张程乡、神林乡、沙塘镇、城关镇、好水乡、大湾乡、六盘山镇、红河镇)的30多个村。红二十五军在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回民聚居区休整3天,颁发了“三大禁令,四项注意”大力宣传党和红军的民主抗日主张及各项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制定和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团结和争取广大回族群众一起参加革命和斗争,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同年10月5日,毛泽东、彭德怀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即中央红军)进入西吉,10月9日兵出彭阳(孟塬乡牛耳塬),在今宁夏地区行军打仗历时5天4夜,途经5县区(西吉县、隆德县、原州区、彭阳县和泾源县)18个乡镇(兴隆镇、将台堡镇、马莲乡、什字乡、张易镇、开城镇、联财镇、神林乡、沙塘镇、城关镇、好水乡、观庄乡、大湾乡、古城镇、白阳镇、城阳乡、草庙乡、孟塬乡)的70多个村,在当地回汉各族群众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毛泽东在登上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时,临景寄情,留下了气壮山河的光辉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从而使六盘山名扬海内外。1936年5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组建西北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向国民党军事力量薄弱的甘肃、宁夏进军,史称“西征”,开辟了纵横200公里的新根据地,创建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西方野战军先后在今宁夏盐池、同心、海原及固原原州、西吉、彭阳等地区活动。西征红军在宁夏期间,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十分重视扩大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工作,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卓有成效,在杨郎(今原州区头营镇杨郎村)红军和国民党东北军骑兵第六师秘密达成抗日停战协定——杨郎协定,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西北、长征胜利结束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西安事变的发生和国内停战抗日局面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同年10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方面军在西吉将台堡胜利会师,成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会师后,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3支红色铁流汇聚宁夏海原、同心等地,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统一领导下,广大红军指战员信念坚定,紧密团结,攻坚克难,英勇奋战,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红军和宁夏人民鱼水情深
宁夏历史文化深厚,巍巍贺兰雄浑壮观,红色六盘天高云淡,各种文化交相辉映,赋予宁夏人民勤俭节约、淳朴厚道和勇敢刚毅等优秀品格。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宁夏自然灾害频发,环境恶劣,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人民生产生活极其困难,再加上国民党的黑暗统治,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固原籍历史学者徐兴亚在《西海固通史》里这样描述:民国之宁夏南部,民生斯时,可谓大苦,天灾人祸,纷至沓来。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年谨凄惨,匪患横行,兵祸为烈,差徭奇重,货币助纣,杂税繁多,瘟疫肆虐,旱涝频仍,罂粟害人,欲生难安,求死弗快。因为苦难的生活,宁夏各族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着翻身解放。
红军到宁夏后,打土豪、分浮财、救济穷苦大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红军在宁夏地区每到一地,通过召开群众会议、张贴布告、书写标语和为民办事等活动,大力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纪律规矩,赢得了宁夏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给宁夏人民带来了黎明前的曙光。
红二十五军长征在兴隆镇、单家集休整期间,手枪团战士积极张贴布告,书写标语,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红军纪律和民族政策,当时的单家集到处都贴有“打日本、救中国”“参加红军北上抗日”“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取消一切苛捐杂税”“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等标语。全军各连队组织人员清扫街道卫生、给老百姓担满水缸,热情帮助群众干农活,回族群众主动给站岗红军送饭,军医走上街头为老百姓免费看病送药。红军离开单家集时,这里的老百姓依依不舍,有50多家老百姓磨面烙馍馍送别红军,有的老百姓拿出回族特色小吃摆上“中合”(回族的一种迎送礼节,表示对客人尊重)欢送红军,有的老百姓在人群中高呼“欢迎红军再来”,当时就有马青年、李铁民等十几名回汉青年积极参加了红军。关于兴隆镇回族群众热情欢送红二十五军的场景,军长程子华、政治部副主任郭述申在《红军来到兴隆镇》一文中这样写道:第三天傍晚,我们将要离开兴隆镇时,男女老少一齐拥上街道。他们在街道两旁摆上香案桌,桌子上放满油香、点心和鲜果。有些群众还敲锣打鼓,鸣放鞭炮,热烈欢送红军。阿訇和回族老人依依不舍地为部队送行,祝福胜利。有的青年还高呼着:“欢迎红军再来!”回民聚居的兴隆镇,呈现出一派箪食壶浆送别亲人的情景。当时在兴隆镇参加了红军的回族小伙马青年,后来在《忆红二十五军长征经过宁夏》一文中这样记述:由于红军严格执行了铁的纪律,以实际行动使当地回族群众深为感动。清真寺的阿訇肩扛礼品,放着鞭炮,赶着羊只,到军部回拜。回族群众主动为红军筹办粮草,一些青年人积极要求参加红军,主动为红军带路、抬担架。单家集人民自发无私地表达了对红军的喜爱,用实际行动支持红军。红二十五军在兴隆镇、单家集与老百姓的鱼水情受到毛泽东主席赞扬:“红二十五军政策水平很高,民族政策执行得很好。”
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即中央红军)在进入兴隆镇之前,了解到这一带是回族聚居区,全军担心在这里吃不到东西而准备了7天粮食。当部队行军到单家集时,这里没有想象的敌对和冷清,反而映入眼帘的是沿街道两边放着摆满水果、食品和茶水的桌子,群众提茶端水热情招呼红军,广大红军指战员感受到了回家般的温暖。童小鹏在日记中写道:此地已是回民区域,这些回民的确很好,沿途均大大小小老老少少拥挤着来看,我们叫他是小教或是老表。入宿营地时更表现出他们亲热的欢迎,帮烧水、购物,这种群众热情是出藏区以来的第一次。翰文回忆,当地群众说,你们是帮助穷汉谋利益的,喝点开水不要钱。毛泽东夜宿单家集时,他睡不惯北方人家的土炕,村民张崇德就卸下一块门板,放在土炕上铺上毡毯让毛泽东休息。当红军离开时,闻讯赶来的群众端着茶水、糕饼,赶来送行。张闻天感动地说:“这个地方的回族群众真好。”杨成武在《红军和回族人民心连心》一文中这样回忆:回民地区大都是严重缺水的地区。当地群众视水为宝,把雨水、雪水储存起来,藏在水窖里,非常珍惜地使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又专门发了通知,要求部队要特别注意节约用水,除了做饭、饮水等必需用水外,决不能随便用水,更不能与民争水。对这项规定,部队执行得很好。一盆水,往往是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先用于洗脸,然后再温一温,十几个人轮流烫烫脚,直到实在无法再洗时才倒掉。红军这样尊重回族习惯,体谅群众的困难,使回族兄弟很受感动。他们把红军当成亲人,每到一地都热情地欢迎我们,而且主动让出房子给我们住。他们有的把洋芋、有的把枣拿出来给红军战士吃,有的看到战士的脚走肿了还舍不得用水烫脚,就主动烧了热水,硬是让战士烫脚。在整个回民地区,回民对路过的红军都非常热情……在有的地方,回民欢迎红军的情景更是令人难以忘怀。他们在阿訇的带领下,事先在街上陈设许多桌子,桌子上摆着许多水果、茶水等,桌子前又挂上彩色的围幛,两边的椅子上也同样挂着彩色椅搭,像过什么佳节、办什么喜事似的……红军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还在街上同阿訇谈话,呈现着回汉一家、军民一家的亲热气氛。青石嘴战斗胜利后,青石嘴村的两个小男孩把家里仅有的半个荞面馍馍送给红军小战士。红军在经过乔家渠一带时,当地老百姓宁肯吃糠咽菜也把自己仅存的一些洋芋卖给了红军。长城塬村民赵维新看到红军宁可露宿野外、喝涝坝水、吃连皮带泥洋芋,也不随便进入村民庄院,更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就主动腾出自家窑洞让红军居住,安排家人赶着两匹骡马和其他村民一起给红军驮水。他说服家人,留够一年的口粮,把省吃俭用多年积攒的2.5万公斤小麦和秋杂粮、200多只羊、20多匹(头)马牛驴、0.25万公斤洋芋等捐借给红军,红军按市论价,付了一部分钱,其余打了借条。陕甘支队长征过境宁夏时,有的战士因负伤、患病、饥饿而掉队流落,当地回汉各族群众像对待亲人一样收养、保护着他们。如彭阳县新集乡峁堡村村民赵正明收留流落红军谢正才。半年之后,谢正才伤愈要寻找部队,临走时,谢正才介绍赵正明加入中国共产党,赵正明成为固原地区最早入党的农民党员;彭阳县孟塬乡古庄院虎氏兄弟收留流落红军郭文海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虎郭两家情谊世代相传;流落在西吉的红军有一百多名,这些人都在当地老百姓的保护下,在西吉本地扎根生活,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改为当地“马”姓。
宁夏是红军西征主要活动地区,这里一半以上居住着回族群众。红军西征开始,红军总政治部和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颁布了《总政治部关于回民工作的指示》《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回族人民的宣言》两个重要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少数民族工作的重视。随着工作开展,民族政策深入人心,宁夏人民群众拥护共产党和热爱红军、支持红军的情感达到了新的高度。同心下流水洪岗子洪寿林是回族信教群众中很有威望的教主,深明大义,多次给红军战士赠送了大洋和礼品,他在“禁房藏红军”的事迹得到红军首长的赞扬,红军政工部赠“爱民如天”以表鼓励。西征转入休整阶段后,粮草尤其困难短缺,老百姓都能倾其所有帮助红军,有的将自己埋藏的粮食挖出来送给红军,有的将自己积攒的银元拿出来献给红军,有的给红军缝补衣服做饭送馍馍,有的冒着生命危险勇救受伤红军,同心韦州苏大娘把红军伤员扣在笸篮下免遭国民党搜捕。西征红军为策应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在宁夏固原西吉等地先后活动40多天,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大力支持,有的老百姓主动为红军带路送信,有的帮助红军筹集粮食运送物资,有的捻毛线打毛衣挑毛袜,有的参加红军战斗在一线。西征红军在西吉硝河、将台堡、兴隆镇等地活动时,先后有上百人参加了红军。1936年10月23日晚,红一军团代军团长左权、政委聂荣臻致电毛泽东报告支援慰劳红二方面军:我们已慰劳两千只羊子,二十余只牛。干盐、蜂糖及粮食数万斤,并抽背心百件,袜子万双,慰劳伤病员。现在土豪三四十个及未削好羊皮数百件,羊毛约二万斤,均移交给他们,并送给缝衣机三架。通过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到当地老百姓支援红军投入革命的高涨热情。实践证明,红军长征西征的胜利,离不开宁夏各民族的拥护和帮助,民族友爱、民族团结是红军战胜敌人的巨大力量。
◆宁夏人民发扬传统勇毅前行
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时,众多革命先辈在这里战斗生活,播下了革命火种,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唤醒了劳苦大众的斗争意识,为我们留下了“回汉兄弟亲如一家”等宝贵的红色资源。红军西征期间,在宁夏境内建立了中共盐池县委(盐池县苏维埃政府)、中共静宁县委(静宁县苏维埃政府)、中共豫海县委(豫海县回民苏维埃政府)、中共固北县委(固北县苏维埃政府)、中共固原工委等县级党政组织,是固原党的历史上抗日民主建政的红色标志。追击军、援西红军在今固原境内协助建立了中共虎家小园子地下支部、中共峁堡地下交通站、中共红河地下支部等党的早期基层组织和抗日救国委员会,在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组织发动人民群众支前、巩固军事斗争成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到固原视察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对革命老区人民的关爱。2024年6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考察时强调,时隔4年,我再次来宁夏看望各族干部群众,见到大家非常高兴。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族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把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凝聚到一起,共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共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举。宁夏西海固地区成功脱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彰显,是宁夏各族人民拼搏奋斗的胜利果实。
新时代新征程,宁夏人民大力发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和“军民鱼水一家亲”的优良传统,牢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殷殷嘱托,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努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始终保持自信自立、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状态,为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贡献力量。(作者:苏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