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固原丨“3.9万志愿者+745个典型+2057件实事” 彭阳精神文明建设交出“亮眼答卷”
今年以来,宁夏固原市彭阳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耕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交出一份“典型亮眼、服务暖心、民生有感”的成绩单:累计选树先进典型745人,注册志愿者达3.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4%,办结民生实事2057件,成功培育1个全国文明村镇、2个全国文明单位,让文明新风浸润城乡每个角落。
文明培育亮“标杆”:745个典型树新风 225个“微心愿”暖童心
作为文明培育的“核心抓手”,彭阳县把“身边榜样”作为最好的文明教材。一方面放大“榜样效应”,通过宣讲全国道德模范郭彩利、中国好人杨治刚事迹,常态化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公婆”评选,全年选树各类先进典型745人——县博物馆女保安李霞勇救落水群众的事迹更是传遍城乡,带动“学先进、争先进”成为新风尚。
另一方面聚焦未成年人成长,彭阳县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目标,开展“脸谱绘正义”普法、“红领巾讲解员”大赛等活动30余场,为225名困难青少年点亮“微心愿”;依托任山河烈士陵园等教育基地,组织“行走的思政课”研学20余场,覆盖9000余名师生,让家国情怀扎根青少年心中。
在移风易俗领域,彭阳县更用“接地气”的方式破题:制作纸杯、围裙、抱枕被等宣传品12.5万个、发送政策短信45万人次,开展“乡(村)长说唱移风易俗”活动50余场;针对适婚青年开展13场“抵制高价彩礼·弘扬文明新风”专题宣讲,邀请“零彩礼”代表现身说法,从源头培育健康婚恋观,推动农村婚俗新风落地。
文明实践亮“服务”:175个阵地织网 3.9万志愿者“全龄守护”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彭阳县构建起“全域覆盖”的文明实践网络:按“五有”标准建成县、乡、村三级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75个,整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农家书屋等10类资源,通过“8+N”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理论宣讲800余场、政策解读500余场;更以“文明积分”激活参与热情,累计兑换积分92.6万分,3万余户农户主动投身文明建设。志愿服务更成为文明实践的“亮名片”:彭阳县3.9万名注册志愿者,占常住人口的24%,累计服务超百万小时,培育“情暖夕阳”“爱心送考”等17个全龄化服务品牌——其中鑫源出租车公司“爱心送考”获固原市志愿服务大赛一等奖,博物馆“童声讲古今”、矿区街社区“星火入万家”项目获三等奖。今年以来,志愿者上门开展邻里守望、帮扶济困活动900余场,“志愿红”成为基层治理的“暖底色”。
文化供给同样“亮点纷呈”。围绕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800余场,通过“三下乡”“文艺轻骑兵”活动1100余场;举办首届群众自乐班秦腔大赛、第六届“塞上之声”歌手大赛等20余场品牌活动,让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富起来”。
文明创建亮“民生”:2057件实事破难题 15分钟圈享便利
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统揽,彭阳县把“民生实效”作为检验创建成果的标准。在机制保障上,健全网格化治理,开展创建培训6场、督查50余次,整改问题300余个,成功推动冯庄乡小寺村创成全国文明村镇,县人民法院、检察院获评全国文明单位。
在环境提升上,实施38个老旧小区、16条背街小巷改造,新建公厕52座,安装便民充电桩3720个、施划停车位16748个——如今彭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8%,环卫机械化清扫率100%;农村领域打造了1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66个美丽村庄,实现“环境美、生活甜”的蝶变。
最让群众有感的是“民生答卷”:通过“开门纳谏”征集意见2314条,开展调研783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355件,办结民生实事2057件;15分钟生活圈、健康圈、文化圈全面建成,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切实把文明创建的“含金量”转化为幸福感。
相关新闻
-
从“救命薯”到“黄金链”:一颗“金豆豆”的五年蝶变
[2025-11-11] -
央媒看固原丨“3.9万志愿者+745个典型+2057件实事” 彭阳精神文明建设交出“亮眼答卷”
[2025-11-11] -
前三季度我市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领跑全区 总量提升增速加快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15元
[2025-11-11] -
我市举办党政干部意识形态工作专题研讨班
[2025-11-10] -
我市地理标志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
[2025-11-10] -
一路繁花活力添——宁夏奋力打好市场主体提质增效攻坚战
[2025-11-09] -
宁夏当代舞《岩话》斩获中国舞蹈“荷花奖”
[2025-11-09] -
我市启动消防宣传月活动
[2025-11-08] -
我市“四步法”推动党建指导员派驻工作提质增效 六百八十三名指导员精准赋能新兴领域
[2025-11-08] -
宁夏出台特殊困难群体殡葬救助新办法
[2025-1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