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固原市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部主任叶秀丽接到记者采访电话时,难掩激动。“最后一天、最后时刻,迎来热卖高峰!特别感谢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运营方——北京泰福恒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收购了我们剩余的所有文创作品。”
色彩斑斓的刺绣、独具匠心的挂饰、精致实用的书签……2月11日至16日,在自治区政协推动下,由固原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六盘山下 固原礼·物”主题展销活动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如火如荼地开展,固原市特殊教育学校展位格外引人注目,“摊主”叶秀丽忙得不可开交,为顾客介绍每一件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
此次展销活动中,叶秀丽带着学校64名听障孩子的1000多件文创作品参展。她说,孩子们的作品能够在京城里展出,意义非凡,其价值远超作品本身,北京市民和游客对孩子们的作品很认可,纷纷表示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孩子们的艺术才华,更是他们自强不息的生动体现。大家的热情采购,让孩子们看到了未来希望,有信心靠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刻瓷、刺绣、编织、布艺等样式丰富多彩的文创作品吸引着一波又一波游人驻足了解、精心选购。“要不是您介绍,很难相信这么精致的挂件出自一些特殊孩子的手。我多挑一些刺绣挂件,送给同事和朋友。”北京市民宋女士被孩子们的高超技艺打动,更为他们用心传承非遗的做法点赞。
一件件精美的文创作品在此次展销活动中大放异彩,社会各界对听障孩子们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也随之而来。
北京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管理运营中心总经理宋震多次来到展销现场,详细了解销售情况,诚挚表达了收购孩子们文创作品的意愿。他说:“特教学校的师生们非常不容易,这些精美的文创作品呈现出孩子们的蕙质兰心、巧思妙想,剩余的所有作品我们公司全买了,发给全体员工作纪念,送给友邻合作单位作为随手礼,我们愿意为这些作品‘代言’。”
固原市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集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于一体的融合教育学校,学校有15个特教教学班,共201名学生。2002年开始,学校开展特殊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结合学校实际和残障孩子的心理认知及特长,开设剪纸、编织、刺绣、布艺、串珠等9个专业的艺术工作坊,并委派专职教师多次前往全国各地培训学习。
“听障孩子们虽然生活在一个无声的世界,但依然自强不息,在完成日常功课之余,跟着老师学习手工技艺,既是兴趣爱好,也能培养一技之长,利于未来的职业选择。”固原市特殊教育学校编织老师李立雯坦言,教听障学生要比普通学生难得多。要让孩子们入门,理解这些非遗手工课的专业技巧,专职教师花了不少心思。老师们由易到难,一个个针法逐步地教,学生们以目代耳,一点点跟着学。正因为他们听不到外界的纷繁嘈杂,更容易专注,学到其中的精髓。
针尖上的匠心将这群特殊的孩子们牵引至未敢奢想的远方。在全国第六届、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固原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刺绣、刻瓷艺术工作坊分别获一、二等奖,学校被教育部授予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称号。从该校毕业的黄兴丽、马梅、仇向红等优秀学生被返聘,担任刻瓷、布艺、刺绣辅导老师。
“目前,学生们的作品已逐步与市场接轨,并先后参加了第十三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首届宁夏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固原市第一、二届旅游商品展销会。”叶秀丽说。从六盘山下到京西古街,这次展销活动,不仅是一次艺术的展示,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爱心的传递与汇聚。固原市特殊教育学校将总结此次参展经验,积极对接市场需求,携手孩子们不断前行,实现自己的梦想,让非遗之光照亮更多残障学生的未来,在社会大家庭中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