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斗“幺蛾子”
“吃得多,生得多,飞得远,我们都叫它‘幺蛾子’。”8月13日,原州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研究员王玲指着玉米地里的飞蛾详细介绍。这种被大家称为“幺蛾子”的昆虫名为草地贪夜蛾,是外来入侵物种,2019年传入我国并迅速蔓延。其繁殖能力强,雌蛾一旦受精,单次产卵高达1000多粒,成活后的幼虫吸食玉米叶片和果穗,严重情况下会造成玉米等农作物减产20%以上,是全球预警的重大农业害虫。
玉米作为我市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约150万亩,占全市粮食总面积的一半,不仅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物,更是支撑我市肉牛产业的核心饲料。因此,防治草地贪夜蛾繁殖、保障玉米安全生产至关重要。自2019年该物种入侵以来,原州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便开启了智斗“幺蛾子”工作。
几根形似路灯的装置竖立在原州区中河乡丰堡村玉米地头,每根杆上有个圆柱形的笼子,设备看似简单,却是对抗“幺蛾子”作乱的利器。设备名为性诱剂诱捕器,其内部含有一根释放类似雌蛾信息素的诱芯,吸引雄蛾,然后对其进行捕捉,从而减少雌蛾交配率,降低幼虫数量。此外,研究员需要根据诱捕器内的蛾子数量,预测虫害,制定并发布预警方案。
王玲介绍,这样的监测点有13个,覆盖原州区11个乡镇,但要对所有的点位进行监测,工作量大,仅凭一个人无法完成。在智斗“幺蛾子”过程中,王玲想到了发挥群众力量,将当地农民发展为测报员,让他们一同参与监测。原州区中河乡丰堡村村民郝芳干测报员工作已有八年,能够有效识别雄性草地贪夜蛾,每天她都会定期观察监测点,并及时向研究员汇报监测数据,大大提高了研究员监测的工作效率。
“今年一只雄性草地贪夜蛾都没有抓到。”王玲自豪地说。经过多年监测和捕杀,如今,原州区雄性草地贪夜蛾数量急剧下降,从2019年捕捉到的400多只降至2024年的6只,有效预防了虫害蔓延,保证了玉米产量。(记者:兰婷婷 宋 昇 实习生:赵金旭)
相关新闻
-
脱贫这些年丨手绘图里的振兴路
[2025-08-14] -
智斗“幺蛾子”
[2025-08-14] -
我市两家企业荣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宁夏赛区)优胜奖
[2025-08-13] -
宁夏首个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规范化培训基地揭牌
[2025-08-13] -
脱贫这些年丨“南腔北调”合奏产业致富曲
[2025-08-13] -
异国友人探秘固原:在酒香瓜甜与千年石窟间触摸幸福
[2025-08-12] -
“感知幸福中国 宁夏行”主题参访活动走进固原
[2025-08-11] -
2025年宁夏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启幕
[2025-08-10] -
“跟着味蕾品六盘·百道固原心动美食”评选活动线下评审启动
[2025-08-10] -
加入陕甘宁民生保供共同体 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固原市现代商贸“承东启西联北通南”
[2025-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