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这些年丨手绘图里的振兴路
在彭阳县古城镇古城村,一张标注着全村312户农户位置、人口、收入来源、民生需求的手绘图,诉说着驻村第一书记梁淑萍与村民并肩奋斗的故事。从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深入推进中的产业展示着古城村的发展劲头。这座曾因“非贫困村”定位而发展滞后的村庄,在政策衔接与干群同心实干中实现了蝶变。
2020年,古城村虽已实现整村脱贫,但“非贫困村”的定位让它长期面临资源倾斜不足的困境:农田水利设施老化,灌溉覆盖率不足40%,村民收入以传统种植为主,村集体经济不温不火,2.3公里通组道路是土路,雨季泥泞难行。村民马孝斌回忆:“下雨出不了门,娃娃们放学在泥滩里走。”
2023年11月,当时在城阳乡工作的梁淑萍带着组织的重托,来到古城村担任第一书记,面对户籍人口超2000人的“镇中村”,她心里犯过嘀咕:“担心去农户家,连哪户住哪儿都记不清。”
但梁淑萍没有退缩。她花了三个月时间,挨家挨户走访,手绘出古城村住户分布示意图:图上不仅有每户的位置,更标注着人口结构、收入来源、困难需求。“这张图是我和村民的‘见面礼’。”梁淑萍笑着说。
在反复入户中,梁淑萍记住了每户的情况,更用行动赢得了信任。自费为独居老人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秋收时协调车辆推路铺砂保障颗粒归仓,联系企业连续两年为村里高考考上本科的大学生提供助学金,帮助残疾村民代办证件……如今,村民见了她都会热情打招呼,“梁书记,来家里吃黄瓜!”“我家杏子熟了,来尝尝!”
手绘图就是梁淑萍的“作战图”,从基础设施、产业培育两头发力,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在基础设施补短板上,她与镇村干部并肩推动政策落地。借助我市“五个强化”政策中“统筹30%衔接资金支持非贫困村”的机遇,协调县乡资金将二组2.3公里土路硬化并配套安装路灯,解决了农户出行难题;对接闽宁协作资源,争取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在川地实施滴灌工程、铺设输水管道,将灌溉用水引入耕地。产业培育中,她坚持“短平快”与“长效化”结合,推广“豆玉套种”模式,指导村民在玉米地套种大豆,每亩增收500元,加强红梅杏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服务,2024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9万元。动员养殖户马文学将养殖场从外村迁回本村,建成存栏300多头牛的标准化养殖场,带动27户农户加入合作社。
如今,古城村发展势头迅猛,村集体经济五年增长2倍,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8万元;平坦的水泥路通到家门口,玉米地里滴灌滋润,牛棚里牛羊兴旺……这不仅是古城村的蜕变,更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缩影。
2025年,梁淑萍连任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的事。”古城村将持续深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肉牛养殖园区扩建,让古城村真正实现产业强、生态美、农民富。
正如梁淑萍在驻村日志中所写:“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当村民把你当家人时,再难的路也能走通。”那张手绘图上的每一笔,都刻着干群同心的温度。古城村的每一步变迁,都映照着乡村振兴的希望。(记者:梁 园 马 静 鲁振军)
相关新闻
-
脱贫这些年丨手绘图里的振兴路
[2025-08-14] -
智斗“幺蛾子”
[2025-08-14] -
我市两家企业荣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宁夏赛区)优胜奖
[2025-08-13] -
宁夏首个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规范化培训基地揭牌
[2025-08-13] -
脱贫这些年丨“南腔北调”合奏产业致富曲
[2025-08-13] -
异国友人探秘固原:在酒香瓜甜与千年石窟间触摸幸福
[2025-08-12] -
“感知幸福中国 宁夏行”主题参访活动走进固原
[2025-08-11] -
2025年宁夏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启幕
[2025-08-10] -
“跟着味蕾品六盘·百道固原心动美食”评选活动线下评审启动
[2025-08-10] -
加入陕甘宁民生保供共同体 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固原市现代商贸“承东启西联北通南”
[2025-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