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夏天的第一口水果一定是杨郎香瓜。7月过后,原州区头营镇杨郎村的香瓜销售进入尾声,今年瓜果大丰收,全村香瓜销售收入500万元。
张兴怀既担任村干部,同时自己也种了10栋日光温棚香瓜。“今年香瓜卖了7万元,除去3万元成本,能挣4万元。今年换了棚膜,卖瓜的时间又比往年短,导致收入不及往年。”张兴怀说。
杨郎香瓜每年6月初上市,每到这个时候,市区博物馆广场步行街瓜香四溢,原州区相关部门为杨郎香瓜开辟了一条“专卖街”。“一般头几天的售价都是每公斤20元,是入夏后上市最早的本地水果。”杨郎村党支部书记王伟伟说,这条街是杨郎香瓜销售的主阵地,每年的销量占总产量一半。其余大部分由本地商贩采购后运至附近的市场、小区门口零售。剩下一小部分,是被村民称作“棒棒队”的散户,每次拉几百公斤,走街串巷就近销售,一直持续到7月底。
王伟伟介绍,杨郎村有30多户村民种植香瓜,规模基本保持在1000栋温棚,每棚产量1000公斤,今年全村的香瓜销售额500万元。“500万元在村里算小产业,村里还有冷凉蔬菜、网纹瓜等更大的产业。”他忍不住“显摆”了一下村里的优质产业。
张兴怀所说的“今年卖瓜时间短”,是价格高峰持续时间短。他分析,主要原因是今年瓜果大丰收,本地的杏子等水果上市早、销量高,影响了香瓜销售。另外,周边乡村大面积推广种植,市场上香瓜多了起来,价格自然高不上去,村民收入随之“缩水”。
香瓜保鲜期短,不能进行长途运输,大宗批发远销全国很难做到。同时,因“无缘”精深加工、产业链短,只能做到鲜果销售。“目前唯一能让村民增加收入的途径,就是前期降低成本,后期提高品质,保持价格坚挺。”王伟伟长期在农业产业市场摸爬滚打,头脑灵活,对乡村产业发展有独到认识。他表示,杨郎香瓜已经是原州区本土优质土特产的代表性产品,叫响了品牌,树起了乡村产业振兴的标杆,一定要在技术、品种上下功夫,且不能盲目无序扩大规模,才能保持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记者 崔一波 见习记者 张鑫潼 潘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