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州区:小蘑菇撑开“富民伞”
“第一茬蘑菇已开始上市,每斤批发价6元,一栋棚能收入6万多元。”4月24日,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河川乡上黄村村主任黄玉孝带着村民来到食用菌栽培大棚,将采摘的香菇装箱后,送往城里的蔬菜批发市场销售。

上黄村地处大山深处,海拔1650米,昼夜温差大,夏季平均温度17度,具有生产高品质菌菇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南方的蘑菇生长周期为10天左右,上黄村的蘑菇生长周期为20天左右。”黄玉孝说。
“温度冷凉,蘑菇生长慢,弹性好,营养丰富。”黄玉孝是上黄村出了名的“土专家”,曾跟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学习菌菇栽培技术,从菌种引进、菌棒生产、施肥配比、温度调控到采摘,他熟悉品质管控的每一道工序。

2018年,黄玉孝利用当地生产的木屑、麸皮原料,生产菌棒14万根,成功率达到90%。其中,配料和消毒是菌棒生产的关键技,除了科学配比外,蒸汽消毒杀菌50小时以上。
掌握了菌棒生产技术,破解菌棒外购难题后,上黄村利用当地自然禀赋,筹资建设食用菌栽培大棚。“1个菌棒可产2斤香菇,按照每斤6元,1栋蘑菇棚有5500个菌棒,半年可产1.1万斤香菇,收入6.6万元。”黄玉孝细算一笔账,菌棒半年换一次,一年生产两茬,18栋棚年产值200多万元,净利润100多万元。
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过程中,上黄村得益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技术团队支持,培育打造“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的香菇产业,并通过“包棚创业”的方式,以低于市场价格出租给农户,探索出一条富民增收新路。

有了上黄村示范引领,河川乡各村纷纷效仿。骆驼河村抢抓机遇发展香菇产业,今年种植了4.3万个优质菌棒,预计收入25万元左右,除去分红和成本费用,净收入可达8万元左右。
河川乡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发挥菌菇种植潜能,激发示范带动活力,让菌菇种植达到“本村核心发展、辐射邻村种植,带动河川乡提升”的效果,让小香菇成为致富增收、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相关新闻
-
“苦药材”造就富民“甜产业” ——隆德县30万亩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3亿元
[2025-11-06] -
旱地梯田里的产业新图景
[2025-11-05] -
从“卖肉牛”到“卖牛肉”——西吉肉牛产业的“链”式突围
[2025-11-05] -
从“夯基兴业”到“跨越升级” 彭阳工业强县战略激活发展绿动能
[2025-11-05] -
政策宣传“活”起来 社区服务“暖”起来
[2025-11-05] -
从“提心吊胆”到“住得舒坦”!彭阳避险搬迁让千余群众圆了安居梦
[2025-11-05] -
隆德冷凉蔬菜产业“双线”报捷 设施农业与供港基地齐头并进
[2025-11-04] -
原州区危房改造逐户会诊保障群众安居
[2025-11-04] -
寨科乡多措施宣传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知识
[2025-11-04] -
基层一线看发展 | 泾源县签约2亿元冷水鱼生态文旅智慧渔业产业园项目
[2025-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