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固原大地,绿水青山,万物茁壮生长,处处迸发生机,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沿国道344线一路向北,只见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数千亩菜田阡陌纵横,菜心、香芹等蔬菜绿意盎然,田间地头都是工人忙碌的身影。
几百栋温棚里,各样蔬菜长势喜人。更远的地块,从南方来的老板带着工人,开始收割早熟菜心,一辆辆冷链车满载冷凉蔬菜奔赴粤港澳大湾区。
隆德县沙塘镇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 固原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陈佳文 摄
“比起5年前,种植规模、收入都翻了番。现在根据客商需要和市场行情定向种植,蔬菜一茬一茬很快就销售完了。”村民郭少玲将刚收割的娃娃菜打捆装箱,准备出售,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2008年,在外打工的郭少玲从广东回到老家创业,从尝试种菜到掌握技术,郭少玲不断扩大规模。
2016年7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姚磨村视察时指出,防范市场风险,既需要经营个体敏锐把握,也需要政府加强服务,尤其要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当时就在现场的郭少玲听了总书记的嘱托,心里有了自己的盘算。经过几年打拼,郭少玲敏锐地把握住市场规律,开始种植反季节蔬菜、错茬上市。为了降低种植成本,她到周边市县学习育苗技术,现在,从育苗到大田露地种植再到经营日光大棚,郭少玲样样精通,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种菜能手。
在郭少玲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进来,姚磨村冷凉蔬菜种植规模逐年扩大。“我们村蔬菜面积从起初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的8000亩,产值达到了40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从8000元增长到18300元。”姚磨村村委会主任程广景说。
现如今,固原市冷凉蔬菜已初具规模,但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冷凉蔬菜产业突破瓶颈的关键。
近年来,固原市在各冷凉蔬菜基地配套建设了智能化育苗车间,不断培育和引进受市场青睐的蔬菜品种,实现了菜品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同时,引进东南沿海地区企业到六盘山地区规模化、标准化种菜,除了让菜农学习应用先进技术外,还实现了冷凉蔬菜零环节销售至终端用户。截至目前,固原市种植冷凉蔬菜56.5万亩,年产量198万吨,总产值达到35亿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有机蔬菜供应基地,也销往广州、深圳、上海、西安等地,出口越南、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
希望的田野孕育着产业发展的无限动能。走进原州区头营镇融侨(丰霖)肉牛生态产业园,6000多头肉牛悠闲地沐浴在阳光下。
产业园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打造集饲草种植、肉牛养殖、屠宰加工、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肉牛养殖全产业链,吸纳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养殖效益。“正在建设中的牛肉加工厂将于本月完工投产,年可屠宰加工肉牛10万头,以每头活牛650公斤为标准,经过屠宰深加工、精细分割后,每头牛可卖到4万元左右。”产业园运营总监雷明刚说。
肉牛产业在固原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为了从根本上破解肉牛养殖在品种、饲料、技术、防疫等环节标准不统一的难题,推动肉牛精深加工和粪污有机肥加工循环利用,固原市推进肉牛养殖“出户入园”。同时,依托园区牛棚“无中生有”招商发展光伏产业,构建集肉牛养殖、精深加工、粪污处理和光伏产业“四业并举”的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今年,全市计划建设“出户入园+光伏”园区50个、养殖示范村10个、良种繁育基地6个,肉牛饲养量达到125万头,集中养殖率达到25%。
传统产业焕发活力,新兴产业集聚成势。
6月7日,固原市华人礼服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台台崭新的现代化服装加工设备整齐排列,工人正在裁剪、缝纫、锁边。2021年,“华人礼服”在固原“安家落户”,主要生产团体制服、校服、西装、中山装、礼服、时装、旗袍等。一期投资5000万元,引进全自动高速全套服装加工生产流水线、智能全自动生产流水线、全自动裁床线等设备。目前已经正式投产,解决500人就业,年可生产各类服装100万件,预计实现产值2.5亿元。
自2017年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以来,固原市先后建成丰源20万锭纺纱一期、双文绒业高档羊绒制品等重点项目,现有纺织服装类企业26家,服装产能每年250万套、纱线产能4万锭、织布产能1000万米,产值占全部工业4%,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逐步形成。
在已有就业岗位“挖潜”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打好就业收入扩增战、闯出一条新路?彭阳县盯准了打破时空界限的数字经济,用不到半年时间,建设宁南数字经济产业园,承接国内数据外包产业转移。从去年12月谋划,到今年2月启动,再到5月10日第一批328名员工正式定岗上线……彭阳数字经济产业园已签约宁夏凯利鼎、深圳华融、重庆融佳等5家企业,年底前可实现2500人以上的就业规模。
视线转向西兰银物流园内的长江医药宁夏六盘山现代中药大健康产业园,一期2万平方米标准化GMP制药车间已经建成,生产设备全部安装到位,计划月底投产。近期,产业园已与包括国药集团旗下药材饮片公司等在内的6家客户,签订了1.5亿元的订购协议。
5年,是一个时间刻度,更是一次发展跨越。
5年来,固原市锚定特色优势产业,抓好肉牛、绿色食品、文化旅游、生态经济、纺织服装等重点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中药材、电子信息等培育产业。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集中要素资源育龙头、延链条、创品牌,先后出台7个政策性文件,建立市级领导包抓产业发展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工作机制,全面推进重点产业延链补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短短5年时间,企业纷至沓来,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一组组数据勾勒出产业加速发展的脉络,一个个项目记载着固原市产业跨越发展的轨迹——
建设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先后有8个研发中心挂牌运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7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
先后引进了江苏天楹、陕西海升、山东水发、河北雪川、湖北长江医药等龙头企业落户固原,王洼煤矿600万吨改扩建、金昱元盐化工循环产业链、黄天鹅高品蛋鸡等项目建成投产。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特色优势产业占比85%。新建高标准农田198万亩,粮食产量稳中有增,固原胡麻油、彭阳红梅杏、固原马铃薯、固原黄牛、彭阳朝那鸡入选全国第一批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
聚焦打造百万亩高产高品质马铃薯、冷凉蔬菜和绿色食品生产供应基地,重点发展畜禽肉、薯条薯片、果蔬等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创新企业组织形式和农产品流通方式,推动净菜入超,推进雪川一期20万吨马铃薯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带动建立标准化原料基地30个。
工业质量效益双提,新增规上企业10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2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8%。
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以上,西吉县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首批中央文物保护单位。
……
回望五年,收获满满;展望未来,信心百倍。站在新起点上,固原市将继续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龙头、延长链条、打造集群,推动产业发展,坚决把宏伟蓝图变成现实美景。(记者:闫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