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宁夏日报今起开设“牢记总书记嘱托 奋力谱写建设美丽新宁夏壮丽篇章”栏目,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的足迹,进行蹲点调研报道,忆关怀温暖、看当今变化。
种一棵树,用四年时间,收获最美的四季。
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已整四年。
这四年,在宁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缺水少雨,平均降雨量200多毫米,蒸发量却将近2000毫米,沿黄河九省区中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先天的自然条件,让黄河成为宁夏人赖以生存的“母亲河”。
特殊的地理位置,牵动着深邃的目光。2020年6月8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总体要求,赋予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重任。
“考卷”已出,通篇都是需要系统作答的“综述题”。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先行的理念、先试的担当、先破的勇气,加强前瞻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探索完成制度性文件的顶层设计,渐次推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改革创新等工作,推动先行区建设从前期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步入现在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的新阶段,全区上下在先行区建设中激发潜力、凝心聚力,“闯”的魄力更大,“抢”的意识更强,“争”的劲头更猛,“拼”的勇气更足,展现出一个乘风破浪、闪闪发光的美丽新宁夏!
从“一幅画”到“一条心”
黄河安澜、健康、美丽,是先行区建设的根本任务。
近年来,我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对宁夏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美丽宁夏作为“国之大者”“省之大计”“民之大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打好“九大战”,重点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自治区党委召开宁夏历史上“首次”专题研究部署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的全会,出台“当下治”“修本底”“长久立”“保落实”的举措,进一步明责、追责、问责,从本质环保角度搭建起立体式守护美丽宁夏的制度框架,重塑生态环境的健康“肌体”,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宁夏。
黄河岸边美丽的小村落让游客“给心灵放个假”,绿水青山成为远足者追逐的天然氧吧,宁夏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元素构成了一幅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生态画卷。这幅生态画卷在山水相依中映射出发展逻辑——我们在生态治理保护中齐心协力,才能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
大力实施两岸堤防、河道控导、滩区治理、城市防洪等四大工程,形成保河水、固河堤、疏河道、复河滩的全面治理新格局。 深入开展贺兰山、六盘山、罗山生态环境整治,推进森林、草原、湿地、流域、农田、城市、沙漠总体性保护、系统性治理。
深入推进“四尘”同治、“五水”共治、“六废”联治,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地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80%以上,黄河干流宁夏段水质连续保持Ⅱ类进Ⅱ类出。
全面打响全域“四水四定”主动战,基本建立总量管控、指标到县、分区管理、空间均衡的配水体系,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技术,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不久前,水利部在固原市召开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推广宁夏的好经验好做法。
举一反三、动真碰硬,以钉钉子精神推动黄河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为高质量发展夯实生态基础、腾出环境容量。
提前两年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十四五”目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地级市)创建比例、“两山”实践创建基地建设成果均位列沿黄九省区第一位……
随着一项项措施的强力推进,一个个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实践经验形成,从山清水秀“一幅画”到全民环保“一条心”,塞上江南的一抹“青绿”在宁夏大地悄然流淌,印在了每个人的脑海。
从“不敢想”到“想不到”
先行区建设,谋的是长远发展。
“发展不足是宁夏最大的实际”。
要想追赶跨越、与全国同步实现现代化,我们必须加快走出具有自身特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深入分析宁夏所处历史方位,作出了宁夏仍然是欠发达地区的区情判断,明确提出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辩证思维,敢想敢干、奋起直追,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
先行区,意味着先行探路的使命和担当。
我区出台一个实施方案、一个实施意见、11项规划、一个条例,构筑起先行区建设的“四梁八柱”;全力推进“六权改革”,厚植生态“底色”,夯实资源“底座”;出台利好政策、提供个性化服务,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构建“六新六特六优+N”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前瞻眼光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对上衔接“借梯上楼”、东西协作“借船出海”、省级干部包抓“借势发力”,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建设六盘山实验室、贺兰山实验室、宁夏高等研究院,吸引创新人才汇聚宁夏……
当经济增速连续8个季度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当新材料、新能源、现代煤化工等产业风生水起,当葡萄酒、肉牛、滩羊等特色产业声名远扬,当人均生鲜乳占有率居全国第一位、芳纶产能居全国第一位、算力环境指数居全国第一位,我们欣喜地发现,“西北内陆”“经济欠发达”等宁夏这些曾经被惯用的标签,已经用持续不断的奋进姿态打破。过去很多意识中的“不敢想”,如今已经变成行动中的“想不到”!宁夏,交出了一份经济发展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更足的亮眼成绩单。
信心,照亮了每一个宁夏人的奋斗之路。
实验室里亮到后半夜的灯火、像陀螺一样忙得脚不沾地的企业家、连节假日都“泡”在村头巷尾的基层干部、想方设法增收致富的老百姓……各族群众在敢想敢干、打破常规、奋力拼搏中收获了更多幸福、凝聚了更大合力,向上向前的力量蕴藏在塞上江南每一寸生机勃勃的土地上,向着未来无限伸展。
从“解民忧”到“幸福长”
先行区建设,最终是要让老百姓享受实惠,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的每个环节、每个方面、每个阶段都紧紧围绕“人民”这一中心点,持续加大财政投入,用心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居民收入、移民致富、教育质量、健康水平、文明素养、城乡面貌“六大提升行动”,拿出实打实的举措解决特殊困难群体等“小百分比”的急难愁盼,让各族群众感受到党委和政府的力度、温度。
民生实事,落到每个人身上就是“一个都不能少”。
拓宽居民增收渠道,优化分配结构,帮助群众“涨工资”“鼓钱袋”;改造城镇老旧小区、农村危窑危房和抗震农房,建设保障房、棚改房,让大家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破解“办证难”“停车难”问题,建小微公园、小市场等,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出台意见专项治理农村高额彩礼,推进党建引领、文化浸润、法治保障、婚俗改革等行动,持续整治农村高额彩礼等婚俗陋习,加快培育婚俗新风;构建平急结合的公共卫生体系、优质均衡的医疗服务体系、全民全程的健康保障体系,“互联网+医疗健康”带来健康新生活;建成“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在“一朵云”上教与学,让全区师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织密养老“服务网”,宁夏养老服务满意度在全国排第六……
在热腾腾的“民生温度”、满盈盈的“幸福厚度”中,一张张民生清单加速兑现、一项项民生举措乘风而至、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越来越清晰的民生图景愈发坚定了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凝聚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磅礴力量。
从过去到现在,团结、拼搏见于宁夏走过的每一步路;从现在到未来,宁夏举全区之力建设好先行区,以一域之功为全局添彩,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大河浩荡,奔涌东流。相信,美好的图景必将在更广的时空、更高的浪潮中尽情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