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脚老人的百年记忆
当夏日的第一缕暖阳照进东海园区的小院里,90岁的陈生秀老人便搬出座椅,缓缓地挪到阳光处,踏实地靠在椅背上,尽情享受眼前的美好。
一把拐杖,一双小脚,弯成弓的身躯,似乎是那个遥远时代妇女该有的模样。然而,就是这双长不足10厘米的“三寸金莲”,像是一把丈量时光的尺子,经历了中国从民国到新时代的百年沧桑。
被布带缠绕的童年
“娘,疼啊。”1941年的一天,一阵撕心裂肺的嚎哭声从西吉县新营乡碱滩村的茅草老屋里传出,女孩的脚趾被母亲生生折断,双脚被包裹成了掌心大小。
伴随着女孩的哭泣声和母亲的叹息声,5岁的陈生秀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场“成人礼”。“女孩子只有缠足,将来才能嫁人,大脚片子会没人要的。”母亲满眼含泪,嘴里念叨着。
当时,社会上仍在流行“女孩都要缠足”的封建习俗。“先用热水泡,再把四个脚趾往脚底掰。”陈生秀卷起裤脚,露出脚踝处两道深深的褶皱,“白布浸了明矾,缠得透不过气,睡觉时再压上砖头,每晚都疼得咬被角。”
陈生秀的每个脚趾完全折叠在脚掌下,整个脚像粽子似的,锥心的痛楚时时袭来。但是,白天她还不能躺下,同样是小脚的母亲在一旁督促着:“站起来走走,这样才能定型。”
可怜的陈生秀一站立起来,便犹如踩着几个钢钉,从腿脚到全身都疼得颤抖,差点晕死过去。仅仅为了寻个“好嫁”,母亲将监督女儿裹脚作为自己的职责,陈生秀不得不忍痛继续练习走路。一天,趁母亲忙时她偷偷解开了一根裹脚布,母亲发现后严厉地教训了她,从此母亲盯得更紧了,时常催促她下地走路练习,直到双脚完全定型为止。
就这样,陈生秀的双脚变成了标准的“三寸金莲”。
陈生秀说,那个年代,村里常传来女孩的哭声。隔壁张家姐姐因反抗缠足挨了不少打,最终还是屈服了。“媒婆子看人先看脚,脚大的姑娘要遭人笑话。”她摸着变形的脚趾,“这双脚让我走路像踩高跷,却也是那时姑娘的‘体面’。”
战火中的颠沛岁月
1946年解放战争时期,陈生秀刚满10岁。“国民党的机关枪轰隆隆的,大伙趁着天黑往外跑,小脚在泥地里直打滑,实在太慢,父亲就背着我跑。”她记得,逃亡路上无数双和自己一样的小脚在泥土中挣扎,有的女人甚至赤脚踩在碎石上。
一手拄着木棍,一手扶着路边的小树,不多久乡亲们逃到了堡子里。陈生秀还是能听到“砰、砰……”的枪击声,也能看到浓烟遮蔽了天空,但她似乎忘掉了小脚的疼痛。夜晚,当旁人稍作歇息时,她累得瘫倒在地,只能用力搓揉肿胀的双脚,保证第二天能照常行走。在这里,她学会了用碎布裹脚,“没有白布,就把旧衣服撕成条,缠着缠着也就习惯了。”老人比画着缠脚的动作,“那时只盼着能吃饱饭,哪还顾得上脚疼。”
这一路,陈生秀经历了饥饿、疲惫、恐惧,唯独没有放弃向前跑。一双小脚,丈量着战争的残酷,也见证着生命在绝境中的顽强与坚韧。
新时代的“解放脚”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举国上下,普天同庆。第二年,陈生秀嫁给了年长自己十岁的丈夫。婚后,她脱下裹脚布,第一次露出扭曲变形的小脚给丈夫看,满是老茧的脚掌,让她禁不住哭出声来。“娘说脚要藏一辈子,可我想让他看看,这双脚陪我走了多少艰难的路。”
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社员们看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干劲儿十足,陈生秀也不例外。虽是小脚,但她好似有使不完的劲儿,上山背粮、下渠打夯、入圈挖粪,样样能干,行行会做。“那时,我觉得浑身劲大得很,遇到活一点都不怯。”老人笑着说。
得知“新社会不兴缠脚了”,陈生秀听到有人将烧开的花椒水凉温后泡脚,用以舒缓筋骨,她也试着做了。“我也想让自己的脚‘解放’哩,刚开始松开裹脚布,脚趾都粘在一起,疼得钻心。”老人指着脚掌的位置说,“后来,慢慢地,脚趾能活动了,我竟能光着脚在院子里走几步。”
自1955年起,陈生秀陆续生下10个儿女,照顾家庭、拉扯孩子成了她最主要的家常琐事,可她没有被繁重家务压倒,为了让孩子们吃饱饭,她向公社申请,去了县城里一所学校的食堂做工,挣粮票补贴家用。“干活的妇女都是小脚,一天要干很多活,走的路也不少,我的脚不痛,自然就多做些事。”说起过往,陈生秀记忆犹新。
跨越世纪的见证
如今,90岁的陈生秀身体还算健康,耳不聋眼不花,正常生活能自理。“这都是我自己做的,还有六七双鞋子装在篮子里,有各式各样的花儿。”她的小脚早已不再裹布,但脚上巴掌大的绣花丝绒鞋,依旧有着岁月的痕迹。走进她的卧室,孙子送的按摩椅、孙女买的智能足浴盆、社区送的蚕丝被等物件摆放有序,老人笑着说:“社会好得很,变化太大咧,啥东西都有哩。就是现在的孩子都不知道裹脚是咋回事,我这双脚成了‘老古董’。”
现在陈生秀与二儿子共同居住,家庭和睦,儿孙孝顺,邻里和谐。每逢周末,老人都会给孙辈们讲过去的故事。“他们摸着我的脚问‘太奶奶疼不疼’,我说‘疼啊,但这是旧社会的疤’。”她指着窗外的高楼大厦说:“你们看现在的女娃娃,穿着运动鞋能跑能跳,能开飞机能上太空,这是我小时候想都不敢想的。”
老人脚上绣着并蒂莲的手工布鞋与身边孙女的粉色运动鞋形成鲜明对比。陈生秀比画着:“这双小鞋装着旧社会的苦,这双运动鞋踩着新时代的甜。”
从被迫缠足到自由行走,从战火纷飞到安享晚年,陈生秀的小脚跨过了一个世纪。当问及最大的心愿,老人望向前方的东海幼儿园,那里传来孩子们的嬉笑声:“盼着孩子们永远记得,现在的路好走了。”
微风拂过老人的银发,那双历经沧桑的小脚轻轻踩在石砖上,每一步都在为这个崭新的时代打着节拍。这是一双被旧社会束缚过的脚,更是一双从苦难走向幸福生活的脚,它们来自过去,却迈着坚实的步伐。(记者:毛小勤)
相关新闻
-
固原优质农特产品暨“六盘山牛肉”宣传推介活动将在银川启幕
[2025-07-04] -
小脚老人的百年记忆
[2025-07-04] -
宁夏本土水稻时隔22年再次获得国家级“通行证”
[2025-07-04] -
科学种植 抢“鲜”上市——固原冷凉蔬菜走俏市场
[2025-07-04] -
花房喜事
[2025-07-04] -
宁夏10部门出台新规推进美丽城市建设 固原市纳入首批建设试点
[2025-07-03] -
从汽车到适老化产品 直接带动消费7.3亿元 我市“焕新”行动激活消费新动能
[2025-07-02] -
构建医护科普体系 筑牢全民健康防线
[2025-07-02] -
西城路社区联合党委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2025-07-02] -
市老年大学学员展风采亮绝活
[202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