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烂”,一个网络用语,大意是指事情无法向好的方向发展,于是任由其往坏的方向发展。这个词用在曾经的西吉县白崖乡库房沟村,再恰当不过。
库房沟村位于西吉县东北部山区,基础条件差,工作难开展,村干部更换频繁,人心不齐,思想不稳。村民深感未来不可期,没有路子“造血”只能等“输血”。
如果用几个字形容那时的库房沟村,等、靠、要、闹、告肯定名列其中。在越穷越等、越等越穷的恶性循环中,库房沟村选择了“摆烂”。
“老百姓隔三岔五到村部、乡上要救助,不给就上访。”白崖乡乡长穆小平提及过去依然会不自觉地皱起眉头。
村上发展不起来,乡领导急在心里。如何让这个薄弱村翻身,让老百姓发家致富,成为摆在白崖乡干部面前的一个大难题。
再难也要解决!经过多次调研了解、“头脑风暴”,思路逐渐清晰——解决库房沟村的问题,关键是建强一个班子、用好一个工作方法、选好一个切入点、发展一个富民产业。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两委”班子是否得力是村子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2021年,白崖乡综合考量为民服务意识、文化水平、致富带动能力等各方面因素,选优配强“两委”班子。年富力强、热心踏实的王尚林当选村支书,一心一意强班子、找路子。
同样的工作,用不同的方法能取得截然不同的效果。深谙此道的乡党委书记王汉珍提出“一线工作法”,要求乡干部直插基层,到村上去解决问题。乡人大原主席高士平是库房沟村的包村领导,也是落实“一线工作法”的典范。他扎根库房沟村,讲给村民听、做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和村民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
万事开头难。一直落在后面的库房沟村,亟需一个挺起胸膛的理由。白崖乡选择了最直观、最易见效的环境整治作为切入点。
说干就干。从整理村道环境卫生开始,高士平在村上住了整整一个月,不仅挨家挨户上门宣传,更是每天带着铁锹,和村干部一道铲垃圾、疏淤泥,每天从早忙到晚,错过饭点就和村干部席地而坐,随便对付几口,有时忙起来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日子久了,村民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主动参与进来,并且每一项工作都以“绣花”功夫来做。拉尺子、扎绳子,原先凹凸不平的行道树坑被修得横平竖直。“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不复存在,“村民主动跟着干”的风气蔚然成风。
清理断壁残垣、整理行道树坑……沿街20户村民主动让出自家门前60公分地,用来打造街边花园。马俊喜、李翠英、陈勤、王润、王德成等村民还自发捐赠出家里闲置瓦片2万片,为小花园添设更多设计。
“国家政策好,帮助老百姓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又把村里收拾得这么干净,自家门口再这么脏,我心里都过意不去。”村民肖金林是配合村子整治环境的积极分子。但原先的他很固执,“我们世世代代都是把牛粪晒在自家门口,碍不着别人”,落后的思想在眼前实实在在的变化下,逐渐发生了转变。
“以前我们乡的环境卫生是全县倒数第一,现在老百姓都把环境整治当成自家事,劲儿往一处使,村子一天一个样。还被县委政府作为典型以文件下发,在全县推广。”穆小平骄傲地说。
如今,寓意“美好、幸福时光”的格桑花开满全乡150公里的村道,一条条“格桑花道”,串联起家家户户的幸福路。
村容村貌的改善给库房沟村开启了“美颜模式”,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宁夏)有限公司的帮扶队又带着村民追求起生活品质。
“河道修理好了,如果能把村口的小河塘用起来,就更好看了。”今年6月,驻村工作队员马军明和王尚林商议,开始自建喷泉。
“喷泉的设计、建设、安装都是我们自己干的,我和村里的会计马文斌、监委委员马维林一起下水焊接、固定水管,王支书还把自家的灯带捐赠出来,用于喷泉亮化。”马军明回忆道。
不到一周时间,村口架起了清水环绕的幸福桥,小山村里也有了水上公园。每当傍晚,灯带一亮,村口宛如“星光大道”,村民们跳广场舞、下棋聊天,幸福感满满。
环境好了,村民凝聚力也强了,但勺子免不了碰灶台,邻里乡亲难免发生拌嘴的小事儿。为此,村里建起了综治大院,禁毒宣传、微法庭、村民说事室等功能一应俱全。
“我们把乡村治理触角延伸到了最基层,提前化解矛盾纠纷,真正实现‘法官多跑腿,百姓少跑路’,去年村里还被评为‘民主法治示范村’。”王尚林自豪地说。
矛盾少了,人心齐了,老百姓心气高了,发展产业的劲头也更足了。
村民陈永川家有56头牛,夫妻俩从早上开始,一天基本上都在围着牛转,想扩大养殖规模,又怕两个人忙不过来。得知情况后,村干部上门做工作,鼓励陈永川发展机械化养殖,节省人工,扩大规模。
2023年8月,陈永川花6万元置办了拌料机、小铲车。“机器操作非常方便,以前两个人一早上都忙不完的活,现在一个人两个小时就干完了。明年我计划再盖个新牛棚,把牛养到150头。”陈永川盘算着。
除了养殖业外,如何高效利用水资源,助推农业发展也是库房沟村的一道必答题。
为解决“水在山下流,人在山上愁”的用水难题,2022年西吉县安排闽宁资金,引水上山、抗旱自救,投入使用后能辐射2000亩山地,为发展小杂粮种植的村民吃了颗“定心丸”。
宜居的环境、淳朴的民风、良好的产业,曾经的“摆烂村”焕然一新,库房沟村正在变成“金沟银沟”,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记者 柳 睿 闫 蓓 李 兴 实习生 王文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