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正月初八,原州区南关街道羊坊社区汪孝芹、田再茂家中,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摆满绿植的客厅里,几位大妈正坐在凳子上,画图样、剪纸,有说有笑,好不热闹。
她们的欢笑声,丝毫没有影响正在一旁方桌前写字的田再茂。他神情专注,一丝不苟地铺纸、蘸墨、落笔、提笔。很快,一副“鸟语花香江山如画,风和日丽大地替春”的春联便写成了,字迹工整、漂亮,寓意喜气、祥和。
汪孝芹(左五)和田再茂(右一)的家中充满中国文化气息
汪孝芹,剪纸项目原州区级传承人;田再茂,玻璃画项目固原市级非遗传承人。
在这样一个充满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家庭里,夫妻俩各展所长、相互配合,把虎年春节装点得红红火火、喜气洋洋。
剪出喜庆中国年
现年66岁的汪孝芹,固原本地人,八九岁时就跟着奶奶学剪纸,从此再也没有停止过。
“小时候家里穷、日子苦,一年最喜庆的时候就是过年,色彩鲜艳、花样繁多的窗花一贴,我们就知道要过年了,个个高兴得不得了。”对汪孝芹而言,窗花不仅仅是年的装饰,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我们那时候都剪一些吉祥的动植物、寓意美好的成语故事,祝愿来年风调雨顺,谷物满仓。”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汪孝芹的剪纸内容也发生了改变。反映百姓幸福生活的《好日子》系列剪纸、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水浒好汉》剪纸、反映56个民族携手奋进小康路的《中华民族大团结》剪纸……“现在,老百姓的生活变化太大了,这都要感谢党、感谢祖国。”从苦日子走过来的汪孝芹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新生活,她想用剪刀把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对祖国的祝福和对党的感恩悉数呈现在自己作品中,定格在一张张喜庆的剪纸上。
画出美好新生活
田再茂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依然精神矍铄,特别是当提及自己的绝活儿时更是神采奕奕。“你现在看到的玻璃画周周正正的,好像没有啥特别的,其实它都是反着画的。”玻璃画相比正常画,技巧更加复杂,需要作画人具有特别强的反向思维能力,从一个人物、一株花草,乃至落款的蝇头小楷,全部是反向用笔所作。
田再茂的玻璃画技艺源于父亲的传授。
田再茂出生于书香之家,父亲棋琴书画样样精通。在父亲的指导下,田再茂打小就多才多艺,16岁初中毕业,顺利考入固原剧团。在这期间,田再茂唱戏、画布景、做道具、编剧本无一不精。看他在艺术方面颇有天赋,父亲便开始教他玻璃画技法。
“开始练笔时,都在玻璃宫廷灯上画,越画越喜欢,后来干脆就辞掉工作专心作画了。”1966年,田再茂选择了专业作画的道路。
“玻璃画工序复杂,第一道工序完成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田再茂说,玻璃画讲究干净、生动,不仅对温度有严格要求,对颜料的胶调和配色也极其讲究,“夏季作画最好,冬季气温低,涂料附着力差,根本不行。此外,颜料浓度也必须把握精准,稀了就会顺着玻璃淌,浓了根本画不开。”要达到这一境界,没个几十年的功底根本不行。
因技法难、工序复杂,一幅玻璃画成画少则需要一两周,多着就是几个月。
之前的玻璃画主要以古代人物肖像、花草虫鱼为主,如今,作为玻璃画第三代传承人的田再茂,巧妙地将油画、工笔画等画法技艺综合运用到玻璃画创作中,不断融入新元素,画面不仅更加精美,也更加时尚。“我要在有生之年再创作一些有新意、接地气的作品,把新时代的新气象、广大百姓的好生活展现出来。”田再茂信心满满。
作为非遗传承基地的田再茂农家小院,不仅陈列着田再茂夫妻二人几十年潜心创作的非遗作品,更是传承发扬中国传统绘画、剪纸、书法、刺绣等技艺的重要阵地。他们举办培训班、送课进校园,非遗技艺由此走进了更多寻常百姓家。(记者:王平花 李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