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增辉 刘 峰《人民日报》(2022年9月6日 第14版)
微凉的秋风吹过葡萄园的枝叶,塞上江南进入了最舒爽宜人的时节。苍茫雄浑的贺兰山俯视着丰收的喜悦,一瓶瓶经过岁月沉淀的紫色佳酿开瓶起塞、吐露芬芳。9月6日,第二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在银川启幕。
本届博览会由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主办,以“中国葡萄酒·当惊世界殊——荟聚贺兰山·携手向未来”为主题,将举办开幕式、国际葡萄酒大赛、文化旅游论坛、展销会等7项活动,向世界展现宁夏葡萄酒的国际范、中国情、宁夏风。
2021年,宁夏在连续举办9届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博览会的基础上,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并明确将葡萄酒博览会作为永久性、品牌性活动长期办下去,搭建世界了解中国葡萄酒的平台,畅通中国葡萄酒走向世界的渠道。
“我们将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国际与国内相结合、产业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品牌与营销相结合,更加突出安全性、国际性、开放性、专业性、融合性、务实性,注重加强同国内外葡萄酒产销区的交流合作,全方位展示中国葡萄酒文化魅力、产业实力和发展活力。”在第二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政协副主席赵永清说。
立足资源禀赋,小葡萄撬动大产业
走进青铜峡市西鸽酒庄的万亩酿酒葡萄种植基地,随处可见果农们忙碌的身影,一串串晶莹剔透的酿酒葡萄被采摘下来,经严格筛选后运往发酵车间。
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处酿酒葡萄生产“黄金地带”和海拔1100米左右的种植酿酒葡萄“黄金海拔”,光照足、降水少,温差大、湿度小,独特的自然禀赋和特有风土条件,造就了葡萄酒“色泽鲜明、甘润平衡、香气馥郁、酒体饱满”的特质。
近40年来,历届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依托独特风土条件,引进先进技术,吸引国内外投资,出台支持政策,开展国际合作,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产业基础日渐厚实,发展势头更趋良好。
截至目前,宁夏全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52.5万亩,是我国重要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产区,占全国种植面积近1/3。产区规划酒庄228家,已建成116家,2021年生产葡萄酒1.3亿瓶,占全国葡萄酒酿造总量的37.3%,葡萄酒产业综合产值超过300亿元。葡萄酒产业已成为宁夏调整结构、转型发展、扩大开放、促农增收的重要产业。
服务国家战略,助力高质量发展
多年深耕细作、醇熟积淀,宁夏紧盯葡萄酒产业,一路加速快跑、提档升级,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变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2021年,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和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两大平台落户宁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2022年6月,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将葡萄酒产业作为“六特”产业之首,提出提升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国家级平台影响力,推进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
“我们将加快构建更加完备的葡萄酒产业体系,将葡萄酒产业打造成为多业态融合、高综合产值的复合产业。同时,借助‘博览会’这一金字招牌,加强同国内外葡萄酒产销区的交流合作,推动葡萄酒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黄思明说。
宁夏先后出台了《中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文化长廊发展总体规划》《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保护条例》《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加快葡萄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暨实施办法》《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一批国内外企业纷纷来宁考察、洽谈对接、投资合作,贺兰山东麓产区已成为投资的热土,形成了各方出力、共同给力、聚力发展的新局面。
文旅融合发展,提升综合效益
贺兰山脚下的葡萄酒小镇,蓝色防护网包裹下的一家度假酒店建设正酣。主体酒店后方,一层客房院落已初见雏形,蓝天白云下,对面的巍巍贺兰山推窗即可见。
“样板房已进入精装修和院落景观绿化阶段,预计9月底可对外开放。我们将推进葡萄酒和文旅、康养的融合发展,实现旅游景区与葡萄酒产区的空间融通、内涵延伸、功能互补,打造世界级葡萄酒度假小镇。”宁夏一家酒庄负责人说。宁夏充分发挥葡萄酒旅游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独特性、区位性、唯一性,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目前,产区有近60家酒庄开展葡萄酒旅游业务,其中,获评国家2A级旅游酒庄4家、3A级4家、4A级4家,2021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以上。
“通过国际博览会的形式,宁夏加速了葡萄酒旅游业的兴盛,带动了葡萄酒业的发展。这个模式,获得了国际葡萄和葡萄酒组织的认可。”在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一级巡视员张西龙表示,要擦亮“国际博览会”的金字招牌和“葡萄酒+旅游”的靓丽名片。宁夏要围绕全球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与建设,聚焦贺兰山东麓高品质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葡萄酒产业融合优势,向世界展示“世界葡萄酒之都”的发展活力。
据介绍,本届博览会期间举办的宁夏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节以“生态文明黄河岸·美酒飘香贺兰山”为主题,围绕全方位打造“全球葡萄酒旅游目的地”目标,将举行酒庄休闲旅游推介活动、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论坛、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投融资大会、西部民歌(花儿)歌会、星空旅游大会等活动。
“我们将按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要求,充分挖掘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历史文化、风土方物,融合开发产区内旅游景点、酒庄资源、特色小镇、传统村落,打造休闲度假、旅游康养、美食体验等葡萄酒旅游精品线路产品,积极拓展葡萄酒+旅游、文化、生态、艺术、健康等新业态、新模式,提升综合效益。”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旅厅厅长刘军说。
开放合作共赢,融入世界葡萄酒市场
多年来,宁夏积极加强与国际葡萄酒组织和法国、意大利等主要葡萄酒生产国的联系,在品种、技术、教育、人才、文化等方面广泛开展交流合作,努力把产区的独特文化、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打出去”,更好地融入世界葡萄酒产业发展之中。
本届博览会将聚焦中外葡萄酒文化交流合作,举办一系列国际性、专业性活动。组委会特委托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酒类大奖赛组委会对标国际著名赛事标准,组织第二届宁夏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大赛,目前,已征集到16个国家43个产区的797款葡萄酒,比首届博览会酒样征集数多出1/4。
据了解,宁夏先后从国外引进170个酿酒葡萄品种(品系),其中30多个表现优异。引进英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23个国家的60名国际酿酒师来宁服务,有效提升了酿酒葡萄栽培管理和葡萄酒酿造工艺水平。同时,聘请美国、英国等25个国家的冠军侍酒师作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推广大使”,推动宁夏葡萄酒进一步提升国际市场影响力。
2021年首届博览会期间,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给予宁夏“葡萄酒之都”的认可,宁夏葡萄酒加快了融入世界葡萄酒市场的步伐。第二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促进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对外开放、融合发展。自治区党委提出“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打造“世界葡萄酒之都”的目标,既抓量的合理增长,更抓质的稳步提升,宁夏葡萄酒产业一定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
种植户在采摘葡萄。新华社记者 王 鹏摄
宁夏贺兰山东麓标准化酿酒葡萄种植基地。晏 宁摄(人民视觉)
高标准建设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
注入产业发展新动能
记者 刘 峰 秦瑞杰《人民日报》(2022年9月6日 第14版)
2021年7月,为充分挖掘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生产“黄金带”优势,努力打造宁夏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对外开放、融合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国务院批准设立了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
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共同建立了部省联合工作机制,坚持把“发展葡萄酒产业同加强黄河滩区治理、加强生态恢复结合起来”,在“提高技术水平,增加文化内涵,加强宣传推介,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提高附加值和综合效益”上下功夫,推动综合试验区建设呈现高点布局、全新起步、多维发力、重点突破的良好局面,为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年来,综合实验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自治区政府印发了《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委托农业农村部规划院编制了《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实现千亿综合产值建设方案》,明确了综试区建设路径和重点工程。
产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2021年以来综试区新建酿酒葡萄基地5万亩,改造提升低质低效园8万亩。贺兰山下,以经典民宿为主题的葡萄酒小镇、鸽子山葡萄酒文化旅游小镇、玉泉营葡萄酒文化小镇等一批酒旅融合项目正在全面推进。宁夏农垦酒业1万吨葡萄皮渣(籽)原花青素、白藜芦醇提取加工项目、北方益农葡萄枝条田间废弃物利用项目、宁夏康养源食品有限公司葡萄醋、葡萄饮料、葡萄籽油等产业链条延深开发项目进展顺利。
宁夏发展葡萄酒产业生态效益显著——
35万亩荒地变绿洲
记者 刘 峰《人民日报》(2022年9月6日 第14版)
金秋时节,贺兰山下的一座座酒庄葡萄种植园里游人不断。紫红色的葡萄到了9月份的成熟期,正是酿酒的好时候。游客们很难想象,在过去,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是飞沙走石、荒无人烟的荒滩戈壁。
“我们发展酿酒葡萄种植将荒地变成了绿洲,今后要继续坚定做好‘葡萄酒+生态’结合的文章。”在第二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王紫云介绍。
多年来,宁夏发展葡萄酒产业生态效益显著,酿酒葡萄种植将35万亩荒地变成了绿洲。葡萄园“深沟浅种”减少了水土流失,“园成方、林成网”,葡萄园和酒庄成为贺兰山东麓亮丽的风景线和生态屏障。
宁夏充分利用贺兰山东麓荒地资源,打造有机葡萄园,为酿造高品质葡萄酒提供稳定的原料。研发和推广葡萄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机械和技术,提高机械化程度,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种植成本。推行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技术,推动生态酒庄建设。
“尊重自然是葡萄酒产业与生态建设相融相通的共同点。气候、土壤、降水等自然条件构成了产区的‘风土’。一瓶有着好‘风土’的葡萄酒,便是一瓶好葡萄酒。因此,葡萄酒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是人与自然、产业与生态的有机统一。”宁夏卓德酒庄负责人李志海认为,葡萄酒产业是典型的生态绿色产业,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宁夏的具体实践。
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张 文《人民日报》(2022年9月6日 第14版)
品酒如品诗,论情也论境。“塞上江南”宁夏,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寂寥壮阔,也有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都市繁华,还有醇香四溢、闻名遐迩的葡萄美酒。
葡萄酒已成为宁夏的一张名片:当地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已达52.5万亩,年产葡萄酒1.3亿瓶,占国产葡萄酒酿造总量的37.3%。
近年来,随着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快速发展,葡萄种植采摘、葡萄酒旅游等已成为当地群众就业的重要渠道。据统计,宁夏葡萄酒产业每年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超过12万个,劳务金额约9亿元,当地农民收入中的1/3来自葡萄酒产业。
宁夏坚持绿色发展,打造黄河生态涵养示范区,通过种植酿酒葡萄,将35万亩山荒地变成了绿洲。宁夏把突出生态修复功能作为发展葡萄酒产业的重要要素,建成生态型葡萄酒产业园,把废弃砂石坑变成紫色聚宝盆。在宁夏,漫山遍野的绿色葡萄藤蔓,编织着绿色发展的实践之路。
宁夏坚持文旅并重、产业融合,酒庄旅游成为宁夏全域旅游不可或缺的元素。推动葡萄酒产业产生显著的综合效益,宁夏正规划建设一批葡萄酒主题产业小镇和智慧葡萄园,加快旅游线路创新设计、文旅产品提质升级、葡萄酒产业与康养产业融合、葡萄酒智慧体验项目建设,不断拓展葡萄酒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葡萄酒产业区、生态区、旅游区空间融通、内涵延伸、功能互补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多年来,宁夏与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等相关机构和主要葡萄酒生产国,在品种、技术、人才等方面广泛开展交流合作。葡萄酒产业发展内生动力由此激发,双向开放力度更加空前。依托国际货运班列,银川至中亚、西亚等班列和航班开通形成陆路大通道、空中大通道,宁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葡萄酒贸易正当其时。
只有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增强科技支撑能力,才能让宁夏葡萄酒的醇香绵远流长。开放效应转化为发展动力,宁夏正乘势打造产业创新、人才集聚、成果转化高地。以多样性和差异化为导向,建立完善良种苗木三级繁育体系,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
小葡萄孕育着前景广阔的大产业、牵动着增收致富的大民生。在第二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揭幕之际,美酒已备,宾客将至,一个佳酿飘香的塞上江南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