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老街,仿似穿越旧日时光,时间凝固;穿行巷陌,好像与往昔对话,感慨万千。
行走在隆德县城关镇红崖村,这种感受愈发清晰、强烈。古老的巷子、现代的社区毫无违和地结合在一起,红崖村的传统村落风情别具一格。
岁月深处
红崖村位于隆德县清凉河流域,距离隆德县城不足1公里。这个东倚龟山,南临清凉寺,清凉河西流而过的小村庄,村内道路蜿蜒,院落别致,屋舍相望,树影婆娑,清新幽静,处处充满着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2012年,红崖村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红崖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回望历史,隆德县因依附于六盘山西麓的战略防守要道,自古以来便是兵家争夺之地。岁月深处的红崖村,曾数次成为争夺隆德县城的战争指挥中心。据《隆德县志》记载,自宋代建德顺军后,德顺驻军就在此屯田戍边,而发生在隆德县境内的宋金争夺德顺军之战、成吉思汗拔德顺、李自成攻占隆德城等战役多与此村相关。红崖村具有依山而建的地理优势,易被作为军营驻扎地和军事指挥中心。元代以后丝绸之路在六盘山地区愈发畅通,隆德的战略地位也愈发重要。
在重视军事戍边屯田的同时,邻近地区的移民所带来的商业文化也在这里日益展现。清朝同治年间,有马姓家族从甘肃静宁搬迁到这里,依山而居,故起名“红崖马家”,之后又有从甘肃天水、庄浪等地搬迁而来的杨姓、蒙姓、李姓、张姓等大户,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兼做小商业营生,有的开车马店,有的卖小吃、开油坊。由于历代有屯兵戍守和邻近人口的自然迁移,红崖村逐渐形成了以老巷子为代表的传统村落建筑群。
除了传统文化的遗存,这里还留有红色革命印记。据记载,1935年秋,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隆德,其先遣部队宿营在红崖村,召开会议部署工作,为村里留下红色火种。现今在红崖村崖壁上依稀可见红军长征路过时留下的红漆标语“参加红军,北上抗日”。红崖村将这些革命历史记忆延伸,建成了红崖泉、红军墙和红军文化广场等20处人文景点,完好保存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先遣团团部遗址。
依托红色革命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当地民俗文化特色,百年岁月沉淀出的社火、绘画、剪纸、刺绣等,成为人们辨识红崖村的鲜明符号。古风悠扬、民情雅致,是时间在这里酝酿出的气韵;厚文崇教、耕读传家,在这里相融互促,影响深远。每到岁时节令,或逢婚丧嫁娶,红崖村村民就会用剪刀把凝聚着传统文化精神和古老民俗观念的各种剪纸张贴在村中的每个角落,主要的剪纸手法以阳剪、阴剪和套色剪为主,此外,还有各式各样的刺绣作品,技法常用实心绣、藏针绣等针法,内容多样化、以花卉鸟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主。红崖人通过这些民间工艺美术传达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留住乡愁
在隆德,传统村落可以是穿越风雨,驻守千年的重要驿站;可以是用热爱传承百年的非遗文化;可以是六盘山脚下赓续红色血脉的那方热土;更可以是沿袭“坊文化”的百年老巷子。每一处,都可感受到传统文化和古建筑中蕴含的乡情乡愁。
古村、炊烟、老井、桑榆……站在红崖老巷子里举目四望,古朴幽静,处处都显示着岁月的沧桑、人世的变迁、社会的发展。
红崖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宏生回忆,过去这里的人以耕地、务工为主,为了发展经济,曾一度忽略了对传统村落遗产的保护。后来,隆德县开始注重对古村落的保护,维护了原居民生活的延续性,同时,以“千年隆德县、百年老巷子”主题民俗文化村为内容,打造红色旅游景区,保护历史文化名村,采取“政府引导、部门建设、客商配合、共同打造”等形式,分批开发建设了红崖老巷子民俗文化村,保留了古村落的原本特征。老巷子里的古树、古钟、古井、砖雕、戏台以及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构成了一幅优美的乡野画卷。如今,这里已经是集传统村落保护与红色旅游景区相结合的红色教育、旅游观光、摄影基地、养生度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度假胜地。
何功目睹并经历着这一系列的变迁。
作为土生土长的红崖人,何功从小就听老辈人讲村里的故事、跟着父辈在田地里干活,他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后来,何功在外搞工程,心中却时时牵挂着记忆中的小村庄。
走的地方越多,何功的想法也越多。2014年前后,他听说家乡要改建、修复老巷子,觉得这是一个机会。“过去大家说旅游,喜欢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现在,有不少人专门到西北,看草原、看戈壁、看不一样的风情。”何功说,随着对传统村落保护的加强,家乡发展文旅产业潜力巨大,更要抓住机会。
后来的事也验证了他的想法。老巷子改造完成后,远方的朋友慕名而来,何功看着他们看到古朴村落时惊喜的表情,更坚定了回村发展的想法。2017年,何功的禾园餐厅正式开业,聘用的十多名工作人员也都是本地村民,店里色香味美的菜品、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大量游客。如今,餐厅每年收入200万元左右。
像何功一样,留在老巷子创业的红崖人,有的办农家乐,有的开剪纸工坊……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传统村落的根脉,在看得见山、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村庄里平淡悠然地生活。他们希望,老巷子在继续保留一份古朴的同时,能够再增添独有的韵味,让更多的人在这里找到浓浓的乡愁、纯粹的乡情。
乡愁,是家国情怀,是文脉延亘,是初心依归。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承载着乡情乡愁。现在的老巷子不但是体验乡土风情、了解民俗文化的绝佳去处,更牵系着遥远岁月、见证着时代变迁,是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奔赴,发展的脉动生生不息。(记者 柳 睿 封 聪 张艺菲 芦淑颖 安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