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小流域治理闻名的彭阳县白阳镇阳洼村,大山连绵不绝,梯田错落有致。三月,大山还未换好绿装,阳洼村“出户入园”肉牛养殖园区内一栋栋蓝色养殖大棚显得尤为亮眼。
阳洼村村域面积21.3平方公里,站在园区门口向四周望去,仅有几户人家。园区内,山间清风吹拂,健硕的肉牛躺在地上沐浴阳光,仿佛觅到了一处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2021年,村里决定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并瞄准‘出户入园’这条产业发展路径。”园区管理负责人海生珍坦言,选在这里是看中土地面积多,养殖户养牛少、疾病传染风险小等条件。
在争取到1200万元财政资金后,2022年3月,村里的“出户入园”养殖园区开始建设。“园区建了4栋棚、两个青贮池和草棚等,并配套了相关设施。”海生珍说。园区建设的同时,阳洼村党支部还牵头与周边4个村成立联合党支部,成立宁夏青瑞畜牧有限责任公司,并按照“村级协作、资源共享、互帮共进”的思路,探索建立“支部+企业+农户”经营模式,吸引党员和产业带头人入股经营,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示范、能人带动、群众参与的发展格局。
搞好养殖离不开科学的养殖技术。公司成立后,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到固原市丰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跟班学习技术。园区购牛时,市、县农业农村局派来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丰霖公司派出相关人员帮忙选育养殖品种。“最终我们顺利购进200头牛,基础母牛和长期育肥牛各占一半。”海生珍说。为了解决饲草难题,村级股份合作社又流转了1000亩撂荒地种植玉米,每年向村民支付土地流转费15万元,并带动村民就近务工。
去年7月,园区第一批长期育肥牛出栏。此时,基础母牛也产下了80多头牛犊,市场上牛价的波动却让大家捏了一把汗。“面对这样的市场行情,一定要把养殖搞得‘活’起来。”海生珍说。
改变养殖结构,成了发展的第一步。在基础母牛、长期育肥牛基础上,园区又增加了短期育肥牛。园区将周围村民家里的牛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进行二次育肥后再出售。当时市场上牛价比较低,短期育肥牛能够推动实现公司、村集体和农户三方共赢。
发展的第二步,公司选择节本降耗。“市场上各种饲料价格较高,宁夏大学农学院为园区提供了配方,公司买麸皮、玉米等原料自己配饲料,一公斤料比从市场购买成品料节约1.4元,数量越大,节约的资金越多。”海生珍说。
此时,一场差点发生的意外让所有人心有余悸。牛突然出现类似口蹄疫一样的症状。技术人员不知所措,便请来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把脉”。“经检查,最终确定牛生病的原因在于精粗饲料比例不当造成酸中毒。”按照技术人员指导,园区在饲料中加入了干草和小苏打等,经过一段时间喂养、观察,最终渡过难关。
看着园区的牛养得越来越好,白阳镇丰台村村民李成武前来学习。“李成武说我们确实把牛养得好。从去年春天起,像他这样前来学习的养殖户越来越多。”海生珍说,村里建园区的目的就是示范带动周围村民养牛。
去年年底,公司聘请专业财务公司对园区进行财务审计。“在牛价一直下跌的情况下,公司赚了30万元,实现了‘保本微利’。”海生珍说。入股的5个村最终分红21万元,剩余收益依据村集体经济收益管理办法,为村民进行了分红。“当初入股16万元后我就在外务工,现在收到了1.6万元的分红,这也让我对园区未来发展更有信心。”阳洼村村民张世忠对“出户入园”赞不绝口。他希望,公司今后能带领更多群众,发展规模化养殖,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记者:余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