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牛肉饼“窥见”一头牛
不久前,在固原市农文旅暨六盘山农特产品宣传推介大会苏州站活动现场,一张张刚出锅的“泾源香酥牛肉饼”香气四溢,皮酥肉嫩的口感引得食客纷纷驻足,排起长队争相品尝。
这张看似寻常的饼,不仅香飘姑苏,更在2025全国金厨菜品展示交流邀请赛中脱颖而出,斩获“全国金厨金奖”。
然而,它的魅力远不止于此。“泾源香酥牛肉饼”已在马来西亚落地生根,开设了6家门店。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店的员工大多来自泾源县。一张饼,成了连接故乡与远方的纽带。
这张饼的“出圈”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奥秘?
记者走进了它的原产地——泾源县,寻找答案。
傍晚时分,泾源牛街夜市商圈逐渐热闹起来。马福勇的香酥牛肉饼摊前,食客络绎不绝。他手法娴熟,揉面、抻面、抹油酥、放馅、卷饼……每一个动作如行云流水,早已深植于肌肉记忆之中。
“做成一张饼,得经过10多道工序。”马福勇一边忙活一边说。这门手艺是3年前从西安师傅那里学来的,如今已成为他安身立命的依靠。“在旅游旺季,一天能卖出1000多张,用掉100多斤面。现在虽然是淡季,也能卖出500多张。”
“销量这么好,秘诀是什么?”记者的发问,道出了许多人的疑问。
“最大的秘诀,在用料。”马福勇说,“我用的是泾源黄牛肉,与其他牛肉相比,泾源黄牛肉肉质鲜嫩、瘦肉多、脂肪少,入口香而不腻,只有一个字——香!”
好肉质,源于好养殖。
泾源县地处六盘山东麓,平均海拔2100米,为温带半湿润地区,属森林草原气候类型,具有“春寒、夏凉、秋短、冬长”的特点,加之丰富的水系,为黄牛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泾源县持续推动良种选育,开展本地黄牛基础母牛核心繁育场试点,实现动物防疫免疫密度100%,从源头上保障了牛肉的品质。
天生好条件,更需科学养殖。
在泾源县肉牛养殖示范村——泾河源镇龙潭村,4500多头肉牛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养殖。作为全县肉牛养殖规模最大的村,70%以上的村民依靠养牛增收。
村民的信心,源于龙潭村的创新实践:对散户实施“入园集中养”,对有条件的农户支持“扩规分散养”的“双养模式”,破解了“想养没场地”的困境;设立饲草转运点,通过“外地调运+本地青贮+预约配送”,保障饲料供应;建设有机肥加工车间,将牛粪转化为有机肥,既控制面源污染,又实现生态循环。
龙潭村的成功养殖模式已在泾源县示范推广,通过“户繁场育+企社园”这一联农带农机制的有效推动,肉牛饲养量实现连年增长。截至目前,泾源县肉牛饲养总量已达11.5万头。
在产业链延伸端,泾源黄牛肉已走向标准化与品牌化,全国各地开设“泾源黄牛肉”门店120家。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泾源黄牛肉生产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于近期正式发布实施,从养殖、加工到销售,实现全程可溯、品质可控。
如今,一批批中温冷鲜肉、速冻精分割肉及熟食产品正装箱发往全国各地。泾源黄牛肉以丰富的形态走进千家万户。
从一张饼的酥香,到一头牛的育成,再到一条产业链的构建——泾源黄牛肉跨越山海,走向世界。(记者: 芦淑颖 李飞龙 李 蕊 叶阑珊)
相关新闻
-
宁夏行政复议打通便民惠企“快车道”
[2025-11-11] -
宁夏体育旅游季户外赛事带动3.42亿元文旅消费
[2025-11-11] -
与天争时与雨赛跑:原州区全力守好群众“粮袋子”
[2025-11-11] -
一张牛肉饼“窥见”一头牛
[2025-11-11] -
从“救命薯”到“黄金链”:一颗“金豆豆”的五年蝶变
[2025-11-11] -
央媒看固原丨“3.9万志愿者+745个典型+2057件实事” 彭阳精神文明建设交出“亮眼答卷”
[2025-11-11] -
前三季度我市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领跑全区 总量提升增速加快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15元
[2025-11-11] -
我市举办党政干部意识形态工作专题研讨班
[2025-11-10] -
我市地理标志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
[2025-11-10] -
一路繁花活力添——宁夏奋力打好市场主体提质增效攻坚战
[2025-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