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个体工商户就像繁星点点,照亮了经济发展的每个角落。截至今年4月底,宁夏实有各类经营主体85.13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59.81万户,吸纳130多万人就业。
5月7日,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消息,结合宁夏实际,制定印发了《自治区市场监管厅关于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提升发展质量的通知》,对全区个体工商户进行分型分类,将给予专属的帮扶和支持。你的店属于哪个类型?能获得哪些专属“福利”?在此为您一一解读。

分型帮扶:不同类型各有专属“福利”
5月10日,星期六,天气晴好,银川市光明广场和中山公园外挤满了休闲娱乐的市民。刚到中午饭点,李红梅的凉皮店就热闹起来,点单声不断敲击着人们的耳膜。这个不到20平方米的小店,是李红梅2024年初盘下的,选址时她看中了这一带的人流量,节假日最多时一天可以卖掉五六百单凉皮和麻辣烫。小店不仅是李红梅的生计来源,更是她实现自我价值的小天地。然而,刚开始创业时,资金周转和经营经验的不足让她时常感到力不从心。
“刚开店的时候,每天都在担心能不能撑下去,房租、食材成本、人工费用,每一项都是压力。”李红梅说。如今,自治区推行的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政策给她带来了希望。因为处于初创阶段,李红梅被认定为“生存型”个体工商户。针对这类个体工商户,市场监管部门侧重优化市场准入服务、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让他们更好地“活下来”。“我比较看重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能让我这样的小店主经营得更安心。”李红梅说。
截至今年4月底,宁夏实有各类经营主体85.13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70.25%。像李红梅这样的“生存型”个体工商户,全区共认定了19.56万户。除了“生存型”,还有“成长型”3.13万户、“发展型”6.28万户。
“分型帮扶是将实际开展经营活动的个体工商户按照存续时间、经营状况、纳税情况、雇员人数等多维度指标,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给予不同的政策支持。”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详细来说,对于稳定经营阶段的“成长型”个体工商户,政策支持侧重于提供职业技能培训、金融贷款支持及社保参保引导。而对于有市场竞争力的“发展型”个体工商户,政策支持的重点在于强化质量技术服务和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其转型升级为企业。
银川市兴庆区爱玲文具商行经营快5年了,店内文具、书籍、玩具等商品十分丰富,周边住宅区、医院等比较集中,客流一直比较稳定。得知“成长型”个体工商户有一定政策支持,店主李永丽希望能得到如何提升文具店经营水平方面的培训,让自己的经营思路得到拓展。“近两年,文教领域的需求越来越多,学生的消费热点变化非常快,这就需要我们对市场有很强的洞察力,同时也需要连接更多的资源。”李永丽说,“如果可以协助我们申请到贷款更好,这样我能把店再扩大些,生意也会更好。”

分类培育:“名特优新”挖掘独特价值
5月10日晚7点多,银川市金凤区满城南街美食一条街灯火璀璨,停车场上已看不到空余车位。这条街汇聚了宁夏各类特色餐饮美食,成为银川市民聚餐休闲的热门去处之一。
永禄民族饭庄就位于这条美食街上,该餐饮品牌起源于固原,是固原的老字号店,入驻银川市场后不断结合消费者口味推出新菜品,吸引了很多新粉丝,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今年1月,该店被银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金凤区分局认定为特色餐饮服务的“新兴”类个体工商户。
沿着永禄民族饭庄往北走,很快就到了位于银啤巷的骑龙火锅店。该店依托宁夏本地优质牛羊肉,搭配川味火锅的传统手工艺制作,加上古色古香的装修环境,成为银川市场别具一格的特色火锅店。该店今年1月被银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金凤区分局认定为特色餐饮服务的“特色”类个体工商户。“希望通过‘特色’认定,能更好地突出我们店的品牌特色,除了本地消费者,对来银川的游客也产生更强的吸引力。”该火锅店相关负责人表示。
随着个体工商户分类培育政策的实施,像以上两家餐饮店一样入围宁夏首批“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的共有238户。其中,“知名”类个体工商户104户,“特色”类个体工商户68户,“优质”类个体工商户50户,“新兴”类个体工商户16户。就宁夏手抓羊肉而言,国富、国强、马明等手抓名店都申请了相关认定。
记者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了解到,分类培育是将特色鲜明、诚信经营好、发展潜力大的个体工商户分为“名特优新”四类,实施重点培育措施。对“知名”类个体工商户,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对依托本地特色产业和旅游资源的“特色”类个体工商户,给予特色产业发展资源倾斜;对传承传统技艺,执着坚守、长期经营的“优质”类个体工商户,加强传统技艺挖掘整理和宣传;对积极参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新兴”类个体工商户,强化合规指导,提升经营质量。
分类培育给经营者带来更多期许。在银川市阅海湾中央商务区一栋写字楼上,“90后”创业者陈晓宁经营着一家文化创意店。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创新的营销模式,该店发展迅速,已积累了区内外近200个客户。“我们紧跟市场,不断尝试新的营销方式,但在知识产权转化方面还存在困惑。”陈晓宁说,作为“新兴”类个体工商户,他希望市场监管部门能帮助他规范经营,把品牌做大。

政策落实:全方位服务扶持做大做强
作为市场经济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个体工商户在促进就业、保障民生、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1年,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批复成立了自治区扶持个体工商户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各部门立足职能,统筹优化准入准营、减税降费、个性化贷款、消费补贴、稳岗就业、信用修复等一系列帮扶措施,切实为个体工商户解难题、办实事。
随着认定工作的结束,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将陆续施行系列措施,将“分型”和“分类”扶持政策等落到实处。如开展“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风采宣传和展示,引导个体工商户对标“名特优新”标准,在自己的领域内深耕细作、特色发展;携手金融机构,实施“一户一策”融资贷款措施,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规范互联网平台收费,督促平台公示收费项目、规则、标准等内容,按照质价相符、公平合理的原则确定平台佣金,减轻个体工商户线上经营负担;持续推进登记注册、开餐饮店、开超市、开药店等事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更好地满足个体工商户办事需求;深化“个转企”改革,优化登记流程,确保经营主体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