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不断提升
5月11日,记者从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我市扎实有效推进防震减灾救灾各项工作,不断完善防震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地震灾害风险防范水平、地震应急保障处置能力不断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持续提升。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政府目标绩效考核,着眼大局建立健全议事协调机制,加强对防震减灾救灾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开展地震灾害防范应对准备工作督查检查、地震应急拉动演练等活动,推动防震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建设取得新成效。
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取得新进展。全市现有各类综合观测站(点)11个,建成预警信息服务中心1个、基准站7个、基本站12个、一般站71个,部分中小学校、机关单位安装预警信息发布终端24个。地震部门加强与陕甘宁川4省(区)13市(州)地震联防区资料共享和信息交流,2022年度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在全区受到表彰。
地震灾害风险防范水平迈上新台阶。不断优化群测群防网络布局,地震宏观观测站(点)覆盖了全市62个乡镇109个村。有关部门组织人员对重大建设工程、高层建筑以及学校医院等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并为固原机场二期扩建、“西气东输”等项目建设提供安评意见,全市新建工程均达到抗震设防要求。住建、地震等部门配合建立联动和数据动态更新机制,完成了146项加固工程、900项新建工程的抗震设防信息采集更新,市精神卫生福利服务中心等建设项目应用了减隔震技术。
地震应急保障处置能力再上新水平。2022年全市地震应急拉动演练,38个部门(单位)400多人参加,各县区、各成员单位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地震演练40多场(次)。全市共落实以消防专业救援队伍为主,驻固部队、民兵应急救援队伍为补充,“第一响应人”、固原蓝天救援队等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为辅助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245支9551人,落实大型特种地震应急救援装备120辆(台)、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的应急避难场34处55.6万平方米。
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有力有措。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等节点,深入学校、企业、乡镇、社区开展“地震科普、携手同行”主题活动,为我市86所中小学捐赠防震减灾科普图书3440册,线上培训防震减灾科普传播师,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讲座、演练。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地震科普宣传教育,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持续提升。(记者 白健业)
相关新闻
-
我市首家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建成
[2025-11-05] -
我市各部门专题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2025-11-05] -
每个给予50万元奖补!首批“宁夏工匠”技能品牌发布
[2025-11-05] -
我市召开各民主党派重点调研成果协商座谈会
[2025-11-04] -
宁夏开展首例冻存卵巢组织手术,为27岁患癌女子保存生命的“种子”
[2025-11-04] -
宁夏废止和修改一批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
[2025-11-04] -
我市各部门专题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2025-11-04] -
五届市委第十二轮巡察完成进驻动员
[2025-11-03] -
特色产业绘就好“丰”景
[2025-11-03] -
这是用心用情写给未来的一封信”——宁夏“扫黄打非·护苗”行动的智慧与温情
[2025-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