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多云,微风。
走进原州区三营镇安和村,村道干净整洁、房屋鳞次栉比、文化广场设施齐全,农家小院掩映在绿树中,幸福的笑容挂在村民脸上……秋日里的安和村呈现出一幅乡村美、产业兴、村民富的画卷。
“现在村里的环境好多了,以前可不是这样。那时,家家户户门前都堆放着杂物,也没有排水设施,生活垃圾乱倒,污水横流。村里都是土路,常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民马志玉说起安和村的变化十分感慨。
安和村是“十二五”期间建设的移民新村,2013年,搬迁安置了三营镇较为偏远的海淌村、康湾村、代堡村、西台村村民。
由于移民村初建时设计标准较低,配套设施不完善,加之道路、广场等基础设施逐渐老化,影响着安和村的发展。2021年,在闽宁资金的帮扶下,通过治理村庄内外沟渠田林路,改造维修老化破损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及排水设施,维修村民家破损围墙、立柱、屋顶,安装太阳能路灯,实施天然气入户工程,平整荒坡废地建设生态观光林……安和村变了样。
村民马志玉的小院离村部不远,院内打扫得一尘不染,别致的二层小楼里也收拾得井井有条。“现在,村里人都自觉把房前屋后打扫干净,我家还被村里评选为‘最美庭院’,获得了积分奖励,能在积分银行兑换生活用品。”马志玉一边采摘小番茄,一边自豪地说。
“在改善优化人居环境的基础上,我们村还配套建设了卫生室、公园、健身广场、综合服务中心、生活超市、物流配送站等便民服务设施,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安和村党支部书记马金耀说起变化时如数家珍。
村子美了,人气旺了,钱包鼓起来了。安和村把高质量发展的主攻点放在产业上,结合实际,通过闽宁帮扶资金发展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特色优势产业。2022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84元。
村部后面的闽宁就业帮扶车间里,一台台缝纫机“嗒嗒”作响,10余名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忙碌。足不出村就能上班,既能挣钱,又能顾家,安和村的就业帮扶车间,真正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实惠。
马花女是车间招收的第一批工人,手法娴熟、吃苦耐劳,现在每月工资2000多元。“以前为了照顾孩子,只能在离家近的地方找点零活干,也不稳定。如今在家门口上班,时间自由,离家也近,孩子放学后几分钟就能走回家,这样的日子我很满足。”马花女说。
“我家的牛集中喂养后,家里没有了异味,生活舒适了许多。”又到了给牛添料的时间,村民骑着三轮车陆续进入集中养殖园区。70岁的村民海玉元给自家的5头牛喂完草,又开始忙着清理牛粪。“以前种地,靠天吃饭。现在养牛,收入翻了一番。我把原来的牛棚也拆了,腾出地方养了9箱蜜蜂,这几天正跟着侄子学习养蜂技术。”海玉元笑呵呵地说。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安和村用活272万元闽宁帮扶资金,探索“党支部+村集体经济+产业带头人+农户”的“出户入园”模式,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园区肉牛存栏800头。此外,拆除废旧牛棚腾出绿地,在闽宁帮扶资金的支持下开始养蜂,目前,全村共有18户养殖户养蜂211箱,户均年增收2万元左右。(记者:闫 蓓 海 洁 罗占虎 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