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保护濒危鸟类‘鸟中大熊猫’黑鹳成群结队出现在六盘山脚下,消失多年的泾河娃娃鱼、六盘山金钱豹、林麝等物种多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近日,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活动上,六盘山林业局相关负责人的详细介绍,加深了各界人士对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认可。近年来,一系列有力措施的开展,使得我市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走在了全区前列。
生物多样性,就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多样性。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走在全区前列的背后,是多年来对生态建设一体化的持续治理和不懈努力,也是调查技术的不断成熟、宣传和保护力度加大等多重努力的结果。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和宁夏最主要的生物基因库,固原境内的六盘山是我国“三区四带”黄河重点生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宁夏境内面积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区,也是动植物和水资源最富集的区域,在全区乃至全国都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地位。
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通过狠抓污染防治攻坚,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领跑全区,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稳定保持在较高区间,土壤环境清洁安全。率先将“三线一单”融入到政策制定、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等决策和实施的全过程,为源头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好关。紧盯自然保护地监管,扎实开展“绿盾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采挖、砍伐、猎捕等违法行为,为野生动物提供安全栖息地,动植物种群数量逐年增加。我市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隆德县、泾源县成功入选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类别和数量走在全区前列。目前,全市森林面积达到468.27万亩,草原面积237.13万亩,森林覆盖率29.67%,草原综合植被盖度86.2%,湿地总面积达到1.19万公顷,为各类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随着科技发展,对动物多样性的考察也从初始依靠人力追踪寻味,变为红外线摄像头触感主动抓拍,生活在六盘山的物种不断被发现,记录一再刷新,数据不断改写。同时,六盘山地区森林面积的大幅增长,使其与陇山和秦岭之间形成了一条长达300公里的野生动物迁徙通道,不断有马鹿、鬣羚等珍稀野生动物从秦岭迁徙到六盘山安家,进一步推动了六盘山地区生物多样性格局的形成。
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六盘山现有维管植物110科442属1224种,其中列入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有水曲柳、毛杓兰、紫点杓兰、黄花杓兰4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资源植物153种,药用价值植物69种,特有植物六盘山蕀豆、四花早熟禾和紫穗鹅冠草3种;脊椎动物26目70科379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有华北豹、林麝、金雕、红腹锦鸡等70多种,特有动物六盘山齿突蟾和六盘山蝮蛇2种;无脊椎动物13纲47目332科3554种,包括科学新发现150种,中国新纪录71种,宁夏新纪录627种,六盘山新纪录445种。
此外,去年10月,六盘山野生动物收容和救护中心成立,使六盘山境内的野生动物救护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一项由90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正在开展,技术人员将分成6个调查组,深入林区完成物种拍摄、调查、制作标本等工作,力争在年底完成新一轮的调查任务。(记者:余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