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伏小粉和吴小玲组织人员,将验货合格的“土豆”“老鼠”“黄瓜”“葵花头”等3000多个手工钩织工艺品,统计登记后销往德国。
“订单量越来越多,活干不过来,缺人手。”在解决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后,伏小粉又有了“新愁”。
伏小粉是固原市原州区古雁街道办事处西城路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区里没有工作的妇女有400多人,帮助她们创业就业、增加收入,一度成为伏小粉的心头大事。
“社区先后多次组织剪纸、刺绣、编织等手工技能培训,由于产品卖不出去,最终不了了之。”伏小粉说,培训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就在伏小粉一筹莫展之际,一次偶然的发现,让她打开思路。
2017年夏季,伏小粉外出旅游,在景区花费24元购买了一个针织发卡。“这样的发卡、发箍,咱们也能做呀。”伏小粉拿着发卡思绪万千。
回家后,她立马将社区妇女召集起来商议。接着,邀请老师对大家编织技艺再培训提升。当时,大家学习的热情高涨,每期培训都有一二百人参加。伏小粉一边组织培训,一边寻找合作伙伴,想办法将手艺变现。
用毛线钩织的花朵。
2023年下旬,伏小粉得知技能培训老师吴小玲曾带领三四十名妇女将手工钩织工艺品销售到国外。于是,伏小粉满怀期待,上门求教。
当时,国外市场手工钩织工艺品需求量大,吴小玲正为有订单无人干而犯难。
“咱们俩合作,在社区开办一家手工编织作坊,既解决了制作人员缺少问题,又能带动更多妇女就业增收。”伏小粉向吴小玲说明来意后,两人一拍即合。
年底,“和美西城林子编织手工坊”在西城路社区成立,伏小粉负责宣传并组织人员,吴小玲负责技能培训、销售。
“花托有7种针法,新人容易上手,大家在短时间内就能学会。”伏小粉和吴小玲按照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的方法,“手把手”教妇女编织技艺,同时将成品外销。
王妮正在钩织“土豆”。
王妮从老家彭堡镇吴磨村来到城里,照顾两个孩子上学。每天,孩子上学后,她就来到手工坊学技艺。她干了8个月,挣了1.8万元,她说:“这样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妇女们的手工钩织工艺品全部出口到德国、意大利、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需求量特别大,每次发货六七千个,根本不愁销路。”伏小粉说。
销往国外的手工艺品。
“熟练工1小时就能钩完一团线,一般月收入三四千元,新手月收入八九百元不成问题。”当社区的妇女们看到自己钩织的工艺品,销售到国外,并赚到钱,主动参加培训的人越来越多。
伏小粉算了一笔账:一团线成本价1.6元,可钩织28个花托,每个花托0.25元,减去成本可收入5.4元;一团线可钩织土豆皮7个,一个土豆皮1.5元,除去成本能收入8元至9元。
“只要能制作出来,就能销售出去。”伏小粉的就业编织梦,一步步照进现实。
参加钩织手工艺品的妇女超过500人。
如今,以西城路社区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社区和乡镇的居家妇女500多人,从事钩织手工艺品制作,月产量50多万个,月营业额八九十万元。
手工艺品制作,引领居家妇女“织”出致富增收路,也改变了她们的生活习惯。
“之前一天没事干,不是打牌,就是看手机。现在,每天想着怎么把工艺品钩好,感觉人活得更精神了。”今年54岁的陈海红说,自钩织手工艺品后,每天和大家坐在一起,说说笑笑,日子过得也充实了。
“除了睡觉,其余时间都在挣钱。”头营镇马园村王丽霞笑呵呵地说,她白天忙农活,晚上抽空钩织手工艺品,一周制作“土豆片”163个、“花托”40个,一共收入270元。9个月收入近万元,王丽霞把农闲变成了“农忙”。
“现在加工量不足需求量的五分之一,很多订单不敢接。”解决了旧愁,伏小粉又遇到新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