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自去年开始,我市新一轮选派了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帮助指导793个村、13个社区开展工作、发展生产。固原日报开设“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市‘我的驻村工作日记’”栏目,以日记体形式,刊发驻村第一书记以亲身经历和第一视角讲述的驻村故事,生动展现驻村工作开展情况。
本期讲述人
共青团隆德县委员会
派驻联财镇赵楼村第一书记聂亮
阳春三月,天气回暖。隆德县联财镇赵楼村村民开始整田平地,大片田地被分割成小方块,四方四正,排列整齐。我作为赵楼村第一书记走进田间地头,开始了新一年的驻村帮扶工作。
赵楼村是远近闻名的样板村,也是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曾经视察过的地方。25年来,赵楼村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埋头苦干,从科学治水用水抓起,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按照“蔬菜进川、中药材上山,生态与产业共赢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以冷凉蔬菜为主,中药材、经果林、劳务为辅的致富产业,使村民紧紧“嵌”在产业链上,形成了“头雁领航,群雁齐飞”谋发展、抓生产的局面,赵楼村成为全县乡村振兴发展的样板村。
2021年8月,根据组织安排,我成为赵楼村第一书记。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让产业旺起来是我奋斗的第一目标,我深感自己的担子更重了。刚到村里,东家进西家出了解贫困户生活及产业发展现状。几天时间,村里的耕地面积、主打产业等基本情况了然于胸。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我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开始谋划精准扶贫的良策。
刚开始,对于村里部分五保户、无劳动能力、无产业户如何发展的问题,我一筹莫展。随后学习兄弟乡镇做法,与镇党委沟通,联系两个帮扶单位筹措资金两万多元,以联农带农模式,给无劳动能力、无产业户每户配置5箱蜜蜂,以代养帮助困难户发展产业,让他们除了依靠社会保障兜底,还能有稳定收入来源。经过摸底,全村无劳动能力、无产业户共6户,包括五保户、残疾家庭、重病家庭。我与村“两委”成员协商购买了30箱蜜蜂,并与当地养蜂专业合作社签订协议,由合作社代养蜜蜂,农户以蜜蜂入股形式,年底合作社分红把钱返给无劳动能力、无产业户,让他们感受到发展产业带来的实惠,增强他们的生活信心。
昔日破旧的土坯房、狭窄泥泞的村道、无主导产业、无村集体经济、吃水困难,如今的赵楼村,在党的富民政策惠及下,已成为产业兴旺、瓜果飘香的生态宜居村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
办法千万条,关键靠落实。发展需要钱,钱从哪里来?作为第一书记,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办实事是我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通过与县域部分企业积极沟通对接,最终筹措到1.5万元资金,帮助部分无产业户成为“产业股东”。当年底,无劳动能力、无产业户每户分红2650元。残疾人辛平德说:“我没有能力搞养殖,更没有能力种地,以前靠着政府补贴过日子。如今,我的5箱蜜蜂,不用自己养就能有收益,真的太感谢你们了。”看着老人满脸的喜悦和眼角的泪光,我心里涌上一股暖流。
两年多来,我和全村干部群众充分发扬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党员干部带头摒弃“等靠要”思想,大力发展蔬菜、中药材种植。现在,村民年初就开始整地、覆膜、播种、放苗、灌水、打叉、采摘、销售,一直忙到11月。劳作着实辛苦,但他们把土地当成自己的“铁饭碗”“钱袋子”,精心守护,起早贪黑。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全部投入到产业发展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不等不靠,精耕细作。全村蔬菜、中药材产业亩均收益分别为5000元、1600元,村民从自力更生、产业致富中尝到了甜头,大家各显其能、争先恐后搞生产、促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