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伏天临近,全国多数城市已经进入“空调时节”。然而在固原,少有人家会安装这个“夏日神器”。夏季气温适宜,加之地处西北,湿度低,使用空调并没有条件。
“前几天,我们那儿高温红色预警,晚上热得睡不着觉,开空调也不舒服。”来自青铜峡的游客桂利峰说。6月26日一大早,桂利峰随观摩团来到泾源县泾河源镇河北村,一下车,凉爽的微风拂过,顿觉神清气爽,舒服备至。
泾源县地处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核心区,优越的生态环境让其拥有“高原绿岛、18℃夏天”的美名,进入5月份,泾源县陆续迎来了“清凉游”高峰。
“截至目前,全县旅游人数达到20.72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7亿元,较往年有所下降,但总体趋势向好。”泾源县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王鑫说,“受疫情影响,今年,区外游客数量虽然有所减少,但来泾源旅游的人仍然不少。”
紧邻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和老龙潭景区的河北村,每年5月至10月,都会迎来一波“清凉游大军”在这里度假纳凉,体验“夏夜盖棉被”的舒适生活。
红云农家乐主人李云刚刚送走一批银川、吴忠的客人,忙着打扫整理房间,打扫间隙,接到一个预订电话,7月1日当天他将迎来一个150多人的团体用餐。从7月1日一直到7月15日,李云的农家乐累计预订了600多人(次)。虽说疫情有影响,但李云坦言,这些都是短暂的,他要做的就是不断提升菜品品质和服务质量,“只要服务跟上,不愁没人来。”
2018年,泾源县结合河北村有利条件,统一规划改造提升,组织有一定经济基础和经营能力的村民开办农家乐,增加收入。原本在泾河源镇经营门店的李云毫不犹豫第一个响应,“咱们这儿旅游资源丰富,政府又这么重视,走这条路子肯定没有错。”谈起当初的选择,李云笑着说。瞅准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大好机会,李云不断摸索,探索出以“乡村旅游+旅行社+景区+农家乐”的合作发展模式,特色一日、二日精品线路游成为他经营的特色产品,受到游客青睐。
通过抱团发展,河北村的乡村旅游日益成熟。“目前,全村有50户农户经营‘农家乐’,2021年,全村接待游客达到2.1万人(次),户均净收入4.5万元。”河北村党支部副书记于付有说。
发展乡村旅游的河北村并未止步于此,在泾源县文旅部门支持下,村民积极参加餐饮、服务接待、营销等各类培训,经营管理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今年,河北村村部门前的大团结广场上搭起了露营基地,推出篝火晚会、露天电影、自助烧烤等旅游服务新花样,让留在这里的游客获得更多的娱乐体验。近日,路面维修、边沟处理、路灯架设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也在加紧建设。“我们将进一步发挥乡村旅游协会的作用,规范建设标准、合理分配客源、制定统一价格,使河北村乡村旅游实现规模化发展。”于付有说。
河北村发展乡村旅游只是泾源县文旅产业发展的缩影。作为我市唯一一个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的县区。多年来,泾源县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积极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形成了“一核两带三轴四区五品”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成功创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中国天然氧吧”,荣登“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榜”,获得“中国最美生态休闲旅游名县”、“全国十佳生态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县城”等众多烫金名片。
近日,由泾源县打造的宁夏首部实景花儿歌舞剧《柳毅传书》在卧龙山公园正式上演,反响极佳,目前已演出40多场次。“歌舞剧的推出有力补充和延伸了旅游体验,推动生态观光休闲游向沉浸式、立体化旅游互动体验模式发展。”王鑫介绍。今年,泾源县还实施“引客入泾”政策,对来泾的旅行社,达到要求的予以奖励,并通过举办徒步走、露营节、全牛宴等活动,吸引游客来到泾源。
观一隅而知全貌。刚刚闭幕的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一主一带一副”发展新格局,支持固原建设宁夏副中心城市,赋予固原建设“生态文旅特色市”这一定位。“固原市将积极融入先行区建设,坚持‘文化为魂,生态为形’、‘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的发展思路,探索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新路径,全力推进生态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市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说。(记者:芦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