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天气终于放晴,有风。
之前连续阴雨,一直窝在家的虎玉梅感觉阳光格外亲切。趁着放晴,她麻利地铲起门前菜园的老白菜,准备腌制酸菜。
虎玉梅是原州区三营镇甘沟村人,丈夫在三营中学上班,儿子儿媳在外打工,她的任务就是看护两个年幼的孙子。
“这是今年统一改造的菜园,村上帮我们砌了围栏、平了地、种了菜。”虎玉梅指着门前两方菜园,细说它的来历。
以前,大门口是一间草棚,时间长了,堆满了各种柴草、垃圾。
“乱得人心烦!”
“为啥不收拾呢?”
“也想过,但掌柜的和娃娃都在外面,我们力不从心么。”虎玉梅快人快语,“刚好遇上村上环境整治,真是‘瞌睡遇上枕头了’!”
门前草堆、柴堆、粪堆、土堆、煤堆、垃圾堆难以清除,房边、路边、地边、沟边、田边、林边均有卫生死角。原州区看到农民几乎家家都有环境问题这个“瞌睡”,于是对症下药,递上了环境整治这个“枕头”。
干净整洁的甘沟村
甘沟村按照三营镇统一安排,实施村庄规划、拆除违建危房、清理清运垃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为农民家门口空地安装了围栏,建成小菜园、小花园。村上还组织村干部和公益性岗位人员到各家各户撒上了菜籽。
如今,白菜、菠菜、小葱都已长成,上了农民的餐桌。
既能吃上新鲜蔬菜,又干净、好看,心情都不一样。虎玉梅说。
沿着整洁的村道向前,农家墙上一幅幅精美的文化墙格外醒目。反映移风易俗、农家生活、种养技术的画作清新雅致,别具匠心。
“那边是正杞红的枸杞基地。”这边观赏还意犹未尽,村委会副主任杜志满已经开始介绍村上的致富产业了。
宁夏正杞红枸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村上引进的一家集种苗培育、鲜果生产、干果加工、储藏销售为一体,融采摘体验、休闲观光、试验推广为一身的枸杞产业龙头企业。
走进厂房,班荣霞正和工友们将经过机器筛选的枸杞进行人工精选、分级。
班荣霞是公司老员工,已有11年的工作经验。春季除草、抹芽、修枝,夏季采摘、清洗、烘干,秋冬季分拣、包装,班荣霞是名副其实的全流程熟练工。
公司实行小时工资制,正常情况下每人每天收入约90元,到了采摘季节,每天能挣220元左右。班荣霞最多时一月收入五六千元,和淡季拉平,年收入3万元以上。
和班荣霞一样,很多村民在家门口打工,挣钱顾家两不误。公司常年用工40人,到采摘季,每天用工达到四五百人。“每年仅采摘一项的务工人员费用就达100多万元。”公司种植基地经理吴俊学说。
肉牛养殖成为甘沟村主要产业之一
务工产业撑起了甘沟村农民收入的“半壁江山”,另一半收入来自种养业。
全村569户人,几乎家家种玉米,户户养牛羊或养猪。
全村耕地面积7800亩,除宁夏正杞红枸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1724亩种植枸杞外,剩下的5000多亩全部种植玉米。
村民孙建山算得上是种养大户。自己的地不够,又租了10亩,共种植玉米33亩,确保近30头牛的口粮。
他家目前牛存栏26头,今年已经卖了8头,每头牛平均价格26800元。
“你猜最贵的一头安格斯牛卖了多少钱?”说起牛价,孙建山一下子兴奋起来。
“3万?”
“不止呢,1.04吨,3.3万元。”
在我们的啧啧赞叹声中,51岁的孙建山高兴得像个孩子。
2017年,原州区为养殖户每进一头牛补贴3000元,孙建山和儿子孙磊拿出所有积蓄,到山西一次性购进18头秦川牛,随后又贷款10万元,购进5头安格斯牛。
靠着这些家底,孙建山父子像滚雪球一样,牛越养越多,收入越来越好。最多的时候养到45头,最少也不下20头。如今,他家年养殖收入稳定在13万元以上,加上他当网格员每月1480元工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走进他家的小院,三面砖房、红砖铺院,既紧凑又干净,处处显出小康之家的气质。
“甘沟村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200元,我们算过账,今年估计还要高一些。”当了32年村会计的陶文洲对村上情况了如指掌,欣喜地算着收入账。
……
就这样一路走走看看,所见所闻无不让人称赞。正思考用一句什么话来形容甘沟村,抬头,看见村口墙上的标语:农村最有看头,农民最有干头,农业最有奔头!(固原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柳 睿 闫 蓓 刘 烝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