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轻捻针尖,彩线在织布上翩然舞动,张冬花沉浸在刺绣的世界里,细针密缝,花纹婉转,花朵便在她手中绚丽绽放。
绣床前的张冬花,恬静、灵巧,眼神中透露着对刺绣的专注和热爱,丝毫看不出她心存遗憾。
因为家里困难,她从小没有机会读书识字,但她以织布为纸,以绣针为笔,书心中所爱,每一幅作品都凝结了岁月的美好。
张冬花是彭阳县白阳镇周沟村村民,从小对贴花绣补感兴趣,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天赋,虽然不识一丁,但心灵手巧,被乡邻亲朋称赞有加。
靠着这份天赋,张冬花学会了刺绣,并钻研出了名堂,成为宁夏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传承推广着刺绣这门传统技艺。
源于喜爱,忠于坚持,成就于精进
张冬花的刺绣手艺,是从纳鞋垫开始,她留心村里每一个“巧媳妇”的一针一线,自己实践琢磨,慢慢地,她成了村里做针线活儿最好的女子。
2015年,得益于国家脱贫攻坚政策,35岁的张冬花有机会进入原彭阳县职业中学接受刺绣技艺专业培训。3年时间,虽然繁重的家务活和农活压肩,但她在向往的技艺海洋里徜徉,也许只有和她一样心存热忱、孜孜以求的人,才能体会到这满怀的激情和内心的欢愉。
天赋异禀,再有专业技能傍身,张冬花技艺大增,作品屡屡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邀约相继而至。
彭阳县一家培训学校找到张冬花,邀请她当辅导老师,每天早晚两节课,4个小时课时,每节课150元。技艺变现,对于家庭并不富裕的张冬花来说,是莫大的好事。
自己学和教授别人不同,张冬花教学相长,反复钻研一幅刺绣作品运用的多种针法,花鸟鱼兽、山水田园,在她手中灵动活泼、意境悠远。
从业2年后,她又被银川一家培训学校聘请为辅导老师。从事刺绣辅导的5年时间,张冬花辗转于彭阳县新集、罗洼、古城、城阳、白阳等乡镇的10多个村庄,培训学员1000多人。
人生价值得以实现,她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渐渐有了深刻认知。刺绣作为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她讲不出大道理,但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就是让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她的技艺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欣赏,每年都会被县妇联等相关部门邀请参加各种文艺文创作品展览。她也被吸纳为彭阳县刺绣协会会员、自治区刺绣协会会员、宁夏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为推广和发扬传统手工艺发光发热。
学手艺勤勉善钻,做人明白仁爱孝悌
用“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形容张冬花再恰当不过。端坐于绣床前,她沉静、优雅,手起腕落的每一针每一线都让人陶醉,但放下针线拿起锅铲,她又是一个性格直爽、做事麻利的农家媳妇。
张冬花有着和大多数农村妇女一样平凡的人生,很早结婚生子,1980年出生的她,已经三世同堂。
张冬花是幸运的,丈夫的支持和包容,是她将喜爱上升为事业,将事业升级为一生追求的动力。她是家中独女,结婚后,将双亲接到身边,和丈夫一起侍奉养老,直至老人安详离世。
生活的难比不过没有学识的苦,这是张冬花的心声,也是她教育孩子的格言。她鼓励孩子们学会珍惜,懂得感恩,4个女儿个个聪明乖巧,勤学上进,学业有成。
张冬花的收纳箱里,存放着多本专业技能证书,除了和刺绣有关的,还有中式烹调师。爱一行精一行,学一行钻一行,丈夫以她为骄傲,女儿以她为榜样,她也默默为家庭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学手艺勤勉善钻,做人明白仁爱孝悌,这就是张冬花,一个用一针一线传承中华民间传统技艺,用一言一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普通农家媳妇。(记者:张艺菲 封 聪 张灵芝 张利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