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光明留在人间 身躯献给医学
我市青年宣托弟捐赠眼角膜与遗体
10月20日,市红十字会与宁夏医科大学联合为我市年轻的遗体捐献者宣托弟举行了一场庄重的送别仪式。这位与血液病抗争近二十年的女孩,在生命终结时完成了夙愿:将眼角膜捐献给宁夏眼科医院,将遗体捐献给宁夏医科大学。家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及宁夏医科大学师生代表手持鲜花,共同送别这位平凡而崇高的女士。据悉,我市已登记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3834人,实现眼角膜捐献第三例,遗体捐献第四例。
1991年出生的宣托弟,在2005年被确诊为血液病。从此,她的世界从明亮的教室、喧闹的操场,转移到了充斥着消毒水气味的医院。反复地检查、治疗成了她生活的常态。
在病情相对稳定的前十年,药物控制为宣托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深知家里为她治病的不易,为了给自己挣医药费,身体孱弱的宣托弟留在求医地西安,选择了力所能及的后厨打杂工作。长期的药物副作用让她的身体出现了肿胀,但她从未向命运低头,默默地用辛勤的汗水换取生命的延续。
随着病情逐渐加重,宣托弟不断辗转于北京、陕西、甘肃等地各医院治疗。尽管命运给予重重考验,她却始终抱有希望。“妹妹生前热爱生活,乐观向上,自己的病情都是只言片语带过,报喜不报忧。”宣托弟的姐姐回忆,即便疾病缠身,宣托弟仍然通过抖音、朋友圈记录着生活点滴,试图在灰暗中捕捉每一缕微光。
2015年后,宣托弟身体每况愈下,她选择回到隆德县温堡乡田柳沙村老家,陪伴务农的父母。尽管身负重疾,她依然操心着家里的大小事务,做饭、收拾家务,用微弱的力量,为家庭分担着一份重量。“在父母和乡亲眼中,她一直是个懂事、坚韧的好孩子。”姐姐说。
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一个念头在宣托弟心中愈发清晰。她离世的前十天,在网上不断搜集资料后,郑重地向姐姐吐露了心声:希望去世后能捐献自己的眼角膜和遗体。
“她想回报社会。”姐姐提起妹妹回报社会的善意,声音哽咽却坚定,“妹妹说,在她患病的这些年里,病友分享的一碗饭、一杯水;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一笔笔善款,这些温暖和力量都让她很感恩,她希望用这种方式,感谢帮助过她的人,也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让她的名字被人们记住。”
这个决定,在家人心中激起了波澜。姐姐强忍悲痛,与各方协调沟通。在市红十字会协助下,姐姐耐心地向年迈朴素的父母解释眼角膜、遗体捐献的意义和细节。令人动容的是,深爱着女儿的父母纵有万般不舍,最终仍选择理解并支持女儿的意愿。
10月15日,在市红十字会协调员的见证下,宣托弟和家人填写了《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爸爸妈妈说,妹妹做的决定,他们无条件支持。”姐姐转达了父母深沉的爱。他们用朴素的语言和行动,尊重着女儿回报社会的心愿。
10月20日凌晨1时15分,宣托弟终究没能战胜病魔。由于眼角膜捐献有时效性,家属带着悲痛第一时间与市红十字会取得联系,联合市人民医院转送遗体。20日7时30分,在宁夏眼科医院完成了眼角膜获取手术。
“宣托弟生于平凡,活于坚韧,终于奉献。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业,却用生命最后的抉择,诠释了人间大爱。”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马秀梅说。宣托弟捐献出的眼角膜,如同她生前渴望的光明,将被移植给在黑暗中等待的患者,为他们带去重见世界的希望,捐赠的遗体也将为医疗事业作出贡献。(记者:王文莱 赵昱杰)
记者手记:
跟随采访过程中,记者感受到了家属的不舍,更敬畏、感动于宣托弟的无私。她的生命长度定格在了33岁,但其宽度与深度,却因为无私奉献而无限延伸。正如她在社交平台上记录的对生活的热爱一样,她最终将自己的“目光”化作另一种形式,继续凝望世界的四季与晨昏,继续看她未曾看尽的风景,爱她深深眷恋的烟火人间。
相关新闻
-
将光明留在人间 身躯献给医学
我市青年宣托弟捐赠眼角膜与遗体[2025-10-22] -
我市首家公办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启用
[2025-10-21] -
西海固的秋天
[2025-10-21] -
固原市第三届职工“五小”创新大赛落幕
[2025-10-20] -
固原市51家企业参展苏州第34届中国厨师节
[2025-10-20] -
更新改造地下供水管网64.6公里 固原市投资近2亿元畅通城市“血脉”
[2025-10-20] -
我市供热准备就绪 市区10月15日全面供暖
[2025-10-14] -
宁夏秋叶何时“红”到漫山遍野?观赏攻略来了!
[2025-10-12] -
固原青年杨汉玺用鲜食材点亮创业路
[2025-10-11] -
“富民秆”炼成记
[202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