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科教人才三位一体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市以系统思维谋篇布局,以务实举措破题发力,全力补短板、优布局、提质量,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者深度融合,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与后劲。
聚焦强师育才壮队伍,连续5年引进国内重点师范院校硕士研究生10名、公费师范生234名。创新实施“领航启航育苗”教育人才培育工程,建立名师名校长选拔培养机制,培育“六盘名师”100名、名校长28名,“刘勤技能大师工作室”“吴静、霍雄英”自治区名班主任工作室等62个名师工作室一线育人才、促科研。围绕区市重点产业需求和岗位特点,创新开设畜牧生产、园艺技术等专业,建成线上教学资源库47个。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建设应用超81%的学校建有校园局域网,多媒体教学设备覆盖98%以上的教学班,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三个课堂”带动86%的学校与北京、上海、福建等地优质学校结对共建,组建覆盖幼、小、初、高全学段的教育集团,覆盖学校372所,城乡共同体44个。
制定出台《固原市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办法》《固原市重大项目“揭榜挂帅”实施办法》等一批政策性文件,落实“揭榜挂帅”和科研经费包干制等举措,建立健全更加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成长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组织申报自治区雏鹰企业12家、瞪羚企业4家。围绕我市重点产业,深化与中国农科院、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1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各类科技合作交流。组织实施东西部科技合作项目5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项,三区人才项目122个,转化科技成果42个。坚持“政府引才”与“企业引智”并重,柔性引进科技人才79人次,对接中组部科技特派团和福建省科技特派团成员多次帮助指导开展技术创新,从福建引进20名“土专家”。面向社会公开征募固原市科技专家库专家30余人,专家智库服务发展作用不断提升。
同时,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系统推进各类人才“引育留用服”全链条建设。按照“产业需要什么、提供什么人才”的原则,用活政府、企业、行业等各类载体平台,年均培育各类人才8000余人次,巩固建设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93个、“田间学校”56个。用好“西部之光”“基层之星”等人才培养计划,精准培育青年骨干人才80余人次。连续3年全职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54人,柔性引进专家团队99个、专家人才423人,协同组建宁夏食用菌(固原闽宁)技术创新中心。创新开展“引凤还巢”工程,通过上线运行固原籍在外优秀人才电子库,每年吸引4000余名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围绕高层次人才专业特长,建成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技术创新中心30家。加大政策兑补力度,向引进高层次人才兑现一次性补助资金共计760万元。评选表彰“六盘英才”10名,重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生态逐步彰显。
另外,坚持把“引教入企”和“引企入校”相结合,靶向打造“肉牛产业学院”“马铃薯产业学院”和“乡村振兴学院”,探索构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新路径。鼓励宁夏师范大学与宁夏固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9个单位共建产学研合作育人基地及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引入前沿科技企业的创新技术与实践案例,在固原市职业技术学校开发大数据、建筑、水利等特色课程,打造“项目式学习+一线实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技应用技能。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共同体,每年统筹500万元支持实施人才项目,鼓励企业与学校共建创新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课程开发深度融合。(通讯员 张 繁)
相关新闻
-
宁夏开展首例冻存卵巢组织手术,为27岁患癌女子保存生命的“种子”
[2025-11-04] -
宁夏废止和修改一批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
[2025-11-04] -
我市各部门专题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2025-11-04] -
五届市委第十二轮巡察完成进驻动员
[2025-11-03] -
特色产业绘就好“丰”景
[2025-11-03] -
这是用心用情写给未来的一封信”——宁夏“扫黄打非·护苗”行动的智慧与温情
[2025-11-03] -
市残联开展康复健身体育进家庭服务
[2025-11-01] -
政协视察重大项目建设等全市重点工作
[2025-11-01] -
牛粪也能存“银行”?
[2025-10-31] -
从农家女到世界冠军 她用武术实现逆袭
[2025-1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