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3万公里 固原夫妻勇追音乐梦
在原州区彭堡镇的乡间公路上,几乎每天傍晚都有一辆小车载着单簧管和萨克斯往返奔波。车主人钱勇国和李彩云夫妇不会想到,年过半百的他们竟会开启一段跨越40公里追梦的旅程,更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自己能站在全国艺术的舞台上收获掌声。
这一切始于2023年的“三八”国际妇女节。当时,从原州区彭堡镇河东村迁居市区已18年的李彩云,回村参加妇女节文艺演出。得知村里组建了“满天星”艺术团,大多是相识的乡亲,她心动不已。尤其看到乐队队员们手持乐器奏响家乡旋律时,她眼里闪起了光。“试试吧!”乡亲们热情地招呼她。尽管内心渴望,但从市区到村里往返40公里的路程让她犯了难。丈夫钱勇国得知后毫不犹豫地说:“如果你喜欢,就放心去学,我开车送你。”这句朴实承诺,开启了夫妻二人延续3年、行程3万公里的艺术之路。
李彩云从零开始学习单簧管。她原本连乐谱都看不懂,却凭着农村妇女特有的韧劲,从do、re、mi开始一点点啃下来。而钱勇国不仅是专职司机,更是最忠实的观众。每次送妻子到排练场,他就在一旁静静陪伴。乐队队员们看在眼里,忍不住劝他:“咱们队里缺个次中音萨克斯,你也一起学吧!”
“我这双拿了20年焊枪的手,能拿起乐器吗?”钱勇国心里打着鼓。但看到妻子两个月来的惊人进步,加上老师和队员们的鼓励,2023年5月,他也忐忑地加入了乐队。
从此,夫妻俩的生活节奏完全改变。每天傍晚关了门窗店,匆匆吃完晚饭就驱车赶往村里。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后,是两个小时的全神贯注练习,再披星戴月返回家中。一年光油费就要花费上万元,但他们从未计较过这些。
学习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钱勇国一度想打退堂鼓:“指法不对,肺活量不够,脑子跟不上。”妻子李彩云却鼓励他:“团里五六十岁的大哥大姐们,不识字都学会了,我们比他们还年轻呢!”这番话点燃了钱勇国的斗志。为了增加肺活量,他戒掉了多年的烟瘾。夫妻俩晚上回到家还继续练习,怕影响邻居,他们关紧卧室门,给萨克斯里垫上布,降低声音,互相指点,反复琢磨。别人练十次八次就会的曲子,他们往往要练上几十次。
当《小星星》《东方红》的旋律终于从萨克斯中流淌出来时,钱勇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那种喜悦,比完成一笔大生意还要强烈。”他笑着说。
更让夫妻俩惊喜的是,音乐悄然重塑了他们的生活和感情。李彩云笑着说:“现在我们有说不完的话,从乐谱到演奏技巧,再到训练成果,共同话题越来越多。”每天往返路上的交流,练习时的相互鼓励,让中年夫妻的感情焕发出新的活力。
3年来,“满天星”艺术团不断发展壮大,从村头舞台逐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今年8月,艺术团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邀请——参加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举行的强基工程——“村歌嘹亮”2025年全国集中展演比赛。夫妻俩因表现突出双双入选,但由于排练日程紧张,钱勇国还要照顾店面生意,思量再三,他决定退出比赛,全力支持妻子代表艺术团出征。
8月16日,鄂尔多斯的舞台上,“满天星”艺术团以一曲创新改编的《花儿漫六盘》征服了评委和观众,荣获“嘹亮好声音”奖项。钱勇国早早守在电视机前,当比赛结果宣布时,这个平时坚毅的汉子忍不住热泪盈眶。“我知道这一路他们走得有多难。”他哽咽着说。李彩云在电话那头激动得语无伦次:“分数出来时,我们全都跳起来欢呼,大家都哭了,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形容那种心情。”更让人感慨的是点评老师的一番话。这位老师二十年前曾到过固原,他说当年这里连吃水都困难,如今却能看见农民兄弟姐妹穿着漂亮衣裳站在全国舞台上捧回大奖,这是多么巨大的变化!
如今,音乐早已融入钱勇国和李彩云的生活。为了训练方便,他们重新修缮了老家的院子,时不时回去住上几日。夕阳西下时,常常能看见他们夫妻合奏的身影,单簧管与萨克斯的和鸣飘荡在村庄上空,诉说着两名普通农民不普通的追梦故事。
“我们还憧憬着站上更大的舞台。”夫妻俩笑着说,眼睛里闪着希望的光。从焊枪到乐器,从固原到鄂尔多斯,这对夫妻用3年3万公里的坚持证明:梦想不论早晚,艺术不分城乡,只要心怀热爱,每个人都能奏响生命的华彩乐章。(见习记者:董文娇 记者:宋昇)
相关新闻
-
书香为伴丨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
[2025-09-12] -
“有高原无高峰”之题如何破? 宁夏文学界“达人”西海固文学座谈会上对话
[2025-09-06] -
永不褪色的红色信仰
[2025-09-05] -
口弦 | 九三阅兵感怀(词两首)
[2025-09-05] -
口弦丨诗词里的民族文化与记忆——读陈毅元帅诗《卫岗初战》
[2025-09-05] -
口弦丨坐标
[2025-09-05] -
口弦丨江桥枪声——致“江桥抗战”
[2025-09-05] -
3年3万公里 固原夫妻勇追音乐梦
[2025-09-04] -
团结起来,六盘山的历史回响
[2025-09-03] -
校园沃土育出爱国之花
[202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