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萨珊玻璃碗的千年漂流记
1500年前,一支身着异服、满载货物的商队,从遥远的萨珊王朝而来,穿越戈壁、横渡大漠,在悠远的驼铃声中一路向东来到固原。他们所携带的这批珍贵货物中,有一个精致小巧的凸钉玻璃碗,它将穿越千年的历史尘埃,静静陈列在固原博物馆内,与今天的我们对话,诉说北周时期丝路重镇——固原的文化碰撞与融合。
“凸钉”是它的外观形态,玻璃碗腹部上下错位排列着两周凸起的14个圆形凹球面,内部含有小气泡。“玻璃”是它的材质,经科学检测分析,这件玻璃碗是纳钙玻璃,成分十分复杂,通常含有较多的杂质成分,如铁杂质,故玻璃常常带有浅绿色,属波斯萨珊王朝玻璃制品。“碗”是它的用途,在公元5世纪前后,古埃及、罗马、波斯的高级玻璃器皿价值高于黄金,由于珍贵难得,凸钉玻璃碗便成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王公贵族争相追捧的宝物。这件凸钉玻璃碗,于1983年出土于固原市南郊的李贤夫妇合葬墓,虽作为陪葬品在地下沉睡了一千多年,但依然保留了原有玻璃的色泽和亮度,温润内敛,空灵高贵。通体呈淡青绿色调,就像初春时节,湖中倒映的那一抹远山黛影。
这件玻璃碗不仅是一件普通的器皿,它体现了萨珊王朝玻璃器形和纹饰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磨琢工艺。它总重245.6克,使用烧吹技术,将玻璃加热至高温状态,然后用吹管将玻璃塑形,再利用雕花技术对腹部、底部凸饰及口缘进行整形,使其更加精致。它的内壁光洁,外壁有薄层的金黄色分化物,主要分布在下腹和底部,纹饰精美细腻,线条流畅,展现了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
“灼烁旁烛,表里相形。凝霜不足方其洁,澄水不能喻其清……”这句出自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安之侄潘尼的《玻璃碗赋》,印证了玻璃制品在当时的珍贵程度。曾任原州刺史的李贤,多次成功守卫原州城,身份尊贵,再加上当时的固原作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出现这些罕见的奢侈品,不足为奇,也印证着那时两国人民的友好贸易往来。
这件充满异域风情的凸钉玻璃碗,经过千年岁月的沉淀,更显晶莹剔透,隔着展柜的玻璃,无声诠释着固原当年的文明和繁华。(见习记者:姚雅婷 记者:安磊)
相关新闻
-
书香为伴 | 《文明之旅》
[2025-07-04] -
一只萨珊玻璃碗的千年漂流记
[2025-07-04] -
鎏金银壶:一眼千年,海伦的眼泪滴落固原
[2025-07-03] -
人物 | 热爱为笔绘人生
[2025-07-03] -
红色“圈粉” 绿色“增流”
[2025-07-03] -
“传承的密码”专题讲座在我市开讲
[2025-06-27] -
我市举办禁毒文艺汇演唱响“绿色无毒”主旋律
[2025-06-27] -
萧关艺苑丨山水谧境里的心灵归所—— 张哲“格物抒怀”风景油画的深情
[2025-06-18] -
刘茹的“非遗+文创”商业转产业之路
[2025-06-18] -
高校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的实践路径探析
[2025-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