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一线看发展丨牛乡新事
西吉县沙沟乡农民素有养牛传统,是远近闻名的牛乡,“牛气”十足。
然而,近年来的牛市低迷,让牛乡多了一份优化产业的思考。
“产业结构单一,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就弱。”沙沟乡乡长马学文说,“让老百姓稳定增收,必须调整产业结构,既要‘牛气’冲天,也要果蔬飘香。”
从前牧笛吹斜阳,如今还把“春”来种。
沙沟乡西北有杨庄水库,东南有下坪水库,水源稳定;流转土地建温棚,农民既收租金,又打工挣钱,收入稳定;通过示范带动,农民学技术、看收益,先改变观念,再推动产业,人心稳定!加上良好的气候条件,沙沟乡决定试种温棚蔬菜。
“种草养牛、劳务是我们乡的传统产业、支柱产业,在做好传统产业的基础上,村集体先行,引导农民试种蔬菜,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农民观念,调动农民积极性,最终增加收入。”乡党委书记李绪卓说,种温棚蔬菜对沙沟乡农民还是个新事物,必须示范带动,让农民看得到实实在在的效益。
定了就干。沙沟乡建设了覆盖阳庄、东沟、东庄、沙沟4个村的设施大棚研学基地,建成日光拱棚96栋,鼓励有种植意愿的农民认种9栋,其他的87栋全部由4个村党支部牵头种植。
基地突出研学、引导功能,大棚种植物资由西吉县蔬菜协会提供,通过统一采购、统一种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的形式,保障试种的成功率。
每栋棚上都有一个“设施大棚研学基地责任明白卡”,标明了大棚编号、品种、村级负责人和种植负责人。村级负责人由4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担任,种植负责人则从各村对种菜有了解、热心村子发展、有学习意愿的村民中产生。
马富贵是阳庄村38栋温棚的种植负责人,从灌水、起垄、定植,到出苗后的田间管理,每个环节他都认真学习、严格要求。以前只种过自家院子里的小菜园,苗子一栽、大水一灌,任其自然生长。“没想到科学种菜有这么多讲究,需要学的东西多得很。”马富贵直呼学不够。
为了形成种植规模,今年的96栋棚全部种植辣椒。乡上与西吉县蔬菜协会签订了每公斤1.6元的保底收购价,除去开支,每个棚的纯收益预计4000元至5000元,4个村的村集体经济收益预计分别在10万元左右。
农民流转土地每亩租金600元,还能就近在基地务工。“基地用工由村集体派遣村上闲置劳力、弱劳力参与,每人每天120元工钱。”阳庄村村监会主任马治清说,5月初定植时用工最多,每天80多人,正常田间管理每天用工20多人,由村监会负责监督,确保让最需要岗位的农民在基地务工。
“为了提高农民学习种植技术的积极性,我们还设置了各类比赛。”马学文说,沙沟乡是宁夏唯一一个全乡工会组织示范点,11个村都成立了工会组织。乡上和西吉县总工会在设施大棚研学基地开展“赛比评”活动,在种植、采摘的各个环节,将评出种植能手、采摘能手,蔬菜统一销售后,将评出产量最高村,以赛促学、以赛促干,引导农民多一技傍身,开辟增收新赛道。(记者:柳 睿 王旭东 毛文文)
相关新闻
-
基层一线看发展丨牛乡新事
[2025-05-23] -
我市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活动启动
[2025-05-23] -
创新社区服务模式 托举“一老一小”需求
[2025-05-22] -
宁夏首宗“标准地+弹性供应”用地成功出让
[2025-05-22] -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 助力重点产业升级
我区首批106名科创专员“上岗”[2025-05-22] -
自治区党委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4个督导组派驻14个地方和单位
[2025-05-22] -
宁夏启动科创专员服务企业行动
首批106名科创专员上岗助力重点产业升级[2025-05-21] -
宁夏首宗“标准地+弹性供应”用地成功出让
[2025-05-21] -
第十九届西部民歌(花儿)歌会即将启幕!请收好这份“活动日程”
[2025-05-21] -
特色农业奏响乡村振兴“奋进乐章”
[2025-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