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一木刻春秋——农民根雕师马红保
“多年前,在县残联组织的培训班上,我接触到了根雕,认识了根雕师傅。”5月10日,泾源县泾河源镇南庄村村民马红保站在陈列架前,一边说着自己与根雕结缘的过程,一边抚摸着自己的根雕作品,“别人培训结束都回家了,我觉得还没有学到精髓,就跟着老师又学了半年。”
根雕是将枯树根雕成艺术品,并赋予其新生命的一门手艺活。“干这个活全靠手指,我的左手却受过伤。”说到这里,马红保沉默了。1997年,马红保去外地干木工,3根手指被电锯截断导致残疾,无奈之下,他只能回家务农。因为家里土地少,收成也不好,日子过得紧张。马红保想再出去打工,但是对方一看到他的左手,就没有了下文。“下苦都没人要,心里很难受。”马红保无奈地说。
一次偶然的机会,马红保在县残联组织的手工培训班上,第一次接触到了根雕。当他看到粗糙的树根,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马红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从小就爱干木工,看见啥就能做出来,家里人都说我心灵手巧。机会来了,我要跟着师傅学,一是有事干,二是也有个寄托。”马红保说起学根雕的初衷,信心满满。
热爱是最好的动力。半年后,马红保已经能雕刻小件了。但根雕是刀与木的艺术,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上加难,从原木材到成品,需要经过晾晒、剥壳、打粗坯、粗雕、细雕、打磨、抛光、手磨抛光等工序,考验耐性,需要冷静温和的性格和高度的专注力。为此,马红保经常一坐就是一整天,观察形状,琢磨树根,找到最佳角度,一刀一刀在木头上演绎着自己的“刀木春秋”。
付出总有回报。马红保创作的花鸟鱼虫、民俗风情,大大小小100多件作品,作品风格朴实亲民且有张力,赢得了众人喜爱,更多人知道了这个农民根雕师。“去年,我参加了一些比赛,作品也得到了关注,我非常高兴。”马红保说。
当然,大件根雕对马红保来说,创作时仍然有难度,也更具挑战性。“我的愿望就是能买一台全自动木工机器,雕出更多的作品,能靠双手过上更好的日子。我的3个孩子都在读书,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盼望他们好好读书,将来有一个好的前程。”(通讯员:高丽君)
相关新闻
-
书香为伴丨《文 城》
[2025-08-15] -
《命若朝霜》——《红楼梦》里的法律、社会与女性
[2025-08-08] -
“00后”讲解员为家乡文物代言
[2025-08-08] -
“记得住乡愁”的西海固文学“离土”表达——马永珍诗歌阅读分享暨西海固作家石羊村(宋家洼)采风活动举办
[2025-08-07] -
“科普小达人”展风采 固原市科技馆开展第二届小小讲解员大赛
[2025-07-31] -
我市举办“青思享·青廉说”年轻干部理论宣讲比赛
[2025-07-30] -
“六盘星火 创意新程”数智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宁夏师范大学举行
[2025-07-28] -
欧家洼的红梅杏
[2025-07-24] -
书香为伴|《活 过》
[2025-07-18] -
讲述|我的南门菜市场
[2025-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