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丹青薪火 绘就多彩画卷
黄禹铭、王洁的雕塑作品凭借精巧构思与精湛工艺,成功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马治恒的作品《红岩清风》《青峰隐隐 山居悠悠》分别入选全国廉洁文化美术作品展与“新时代 现代风”第四届全国现代工艺画大展。
鲁楠的漫画作品《准备直播》更是突破重围,荣获第三十四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漫画类二等奖,实现了固原美术在新闻传播领域新的跨越。
……
近年来,固原市美术家协会积极作为,多种举措传承丹青薪火,推动本土美术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每一份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师徒传承。王永晟善于用画笔捕捉生活中的美好与感动,更善于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情感,他曾创作多幅以固原乡土人情为题材的水彩画,笔触细腻,情感充盈,从画中可以感受到他对故土深沉的爱,赢得了业内人士的好评。1997年,王永晟跟着我市著名画家柴培科研习美术,多年来他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找柴培科老师谈谈创作心得,这场跨越28年的师徒传承,成为固原市美术家协会“传帮带”传统的生动缩影。
固原美术界的“传帮带”传统还体现在组织架构与人才梯队建设上。上世纪80年代,在固原县文化馆学习基础美术的李文斌等人,如今已成为固原美术界的领军人物。春节前慰问业内老前辈,举办团拜会,已成为市美协的“文化传承”和文化积淀。这种意味深远、内涵丰富的尊师行动,让老一辈艺术家擅长的版画、水彩等技法得以系统传承。这种传承激励着新一代艺术家不断探索与创新,为固原美术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为了用画笔传播好固原声音、讲好固原故事,市美协创办的“固原美术”微信公众号发挥了大作用,每季度发布的“艺术动态”,不仅向外界传递了固原声音,也为基层会员建立了学习窗口。2024年,宁夏美协固原会员的规模化进阶引发关注,5人当选理事,27人进入专业艺委会,22人新晋自治区美协会员,三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内容丰富的作品也如雨后春笋般展现在观众面前。在“黄河颂”宁夏生态文明建设主题美术作品展(固原站)征集中,来自全区的400余件投稿经过激烈角逐,固原美协会员凭借精湛技艺与独特视角脱颖而出,26人携佳作获奖入展,以亮眼成绩刷新了固原美协会员在全区历届画展中的入展数量纪录,表现出强劲的创作活力。
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宁夏选区参展活动中,固原美协精心选送的37件参评作品,有28件成功入选,入选率位居全区前列。其中,马成功的《西部欢歌》以灵动笔触勾勒地域风情,连同黄禹铭等人的雕塑作品等5件作品一同斩获提名奖,在更高规格的艺术平台上绽放固原美术魅力。
多年来,固原美协持续打造品牌展览活动并在全国性艺术赛事中屡获佳绩。在“高原回响”系列作品展中,王维德的版画以粗犷线条镌刻岁月印记,柴培科的水彩画用斑斓色彩晕染山水意境,沈克斌的山水画则以深厚笔墨展现地域风骨,老艺术家们的经典之作不仅为本土美术发展树立了标杆,更启迪着后辈创作灵感。
2024年5月,在天水美术馆举办的“六盘工艺”联展中,固原非遗绘画赢得省外专业人士认可。2024年9月,在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带队的“固原写生行”中,50名本地会员全程跟学,200人参与学术研讨。近期,原州版画赴福建省展出,11幅参选作品中有7幅入选并被推荐参选“首届中国乡土绘画作品展”,引发当地艺术界热烈讨论。这种“走出去”战略与“引进来”活动形成闭环,实现了跨区域交流,推动国家级艺术资源与固原本土艺术生态深度交融,开辟了固原艺术创作新路径。
《固原日报》“萧关艺苑”栏目,市委党校校刊《六盘山论坛》专题刊登多位画家的精品力作,得到社会各界关注。牛发科“南山耕云”巡展、王伟西吉个展等案例,验证了“以展促创”模式的实践成效。从老艺术家们精心雕琢的水墨长卷,到新生代创作者指尖流淌的数字光影,艺术媒介在时代更迭中不断演进,但镌刻在固原美术家血脉中的创作初心始终炽热。
“艺术创作需要从传统的土壤中汲取养分,就像六盘山的林木离不开深厚的黄土层。”市美协副主席牛发科说,“当新时代美术工作者接过传承发展的接力棒时,更要铭记真正的创新永远建立在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之上。”这番肺腑之言,不仅道出了固原美术界薪火相传的核心密码,更凝聚着固原这片土地以艺术为笔、以传承为墨,续写文化新篇的坚定信念。(记者:梁 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