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用爱意托举着我
11月16日晚,“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在广西南宁举行,来自宁夏西吉的作家马骏,笔名柳客行,凭借散文集《青白石阶》成为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最年轻获奖者。《人民日报》对话“骏马奖”得主马骏——
人民日报记者:您的散文集《青白石阶》获得“骏马奖”,走上领奖台是什么感受?
马骏:得知获奖消息时,我曾坐在柳树下良久。我摇着轮椅向屋子里狂喊,热切地想把好消息告诉母亲。
我是一个眼睛高度近视的人,只能用心去感受世界。这世间真善美的种子长成的粮食,让坐在轮椅上的孩子慢慢长大。
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文学之路上给予我亲切关怀和无私帮助的人们。我真诚地爱着这个世界,是这些温暖,让我坚信文学的力量。
人民日报记者:您是如何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
马骏:我从小患有脊髓性肌萎缩,无法行走。2016年考上了大学,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入学。在迷茫的日子里,我遇到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本书给了我走出那间屋子的勇气。
2020年起,我开始写长篇散文《青白石阶》,后来在《六盘山》杂志发表。这本书是我躺在炕头,花了3年用手机一点点“抠”出来的。状态好的时候,一天能写1000字,但这1000字修改起来,可能又要三五个小时。
我的文学道路离不开朋友们的鼓励与关照。我曾给《民族文学》投一篇文章,时任编辑石彦伟读完后发回整整4段40多秒的语音,帮助我完成了这部作品。
我以为我一辈子都无法再离开那个偏远的地方,从未想会有这么一群像叔叔婶婶一样的文学人“团宠”着我,用爱意托举着我,来到了这充满大爱的文学世界。
人民日报记者:您希望通过文学表达什么?
马骏:每当我坐在县城街道的一棵柳树下读书时,“柳客行”(马骏的笔名)便像位侠客,带着柳树下的我,让思想离开身躯的禁锢,借着文学的羽翼,游历祖国的美好山河。
现在,我的写作视野正在转向,小说里鲜有坐轮椅的身影,更多的是平凡人的日常生活。同时,我希望书写西海固大地焕然一新的面貌,展现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信息时代,世界快速变化,让人目不暇接。我还是希望生活能简单点。文学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每天早晨努力锻炼身体,下午读书,晚上写作,这是我接下来一天、一年乃至十年都要做的事。史铁生的乐观精神鼓舞着我。我希望写出更多作品,感染更多人。回到家乡我就要开始创作,心里还“养”着好几篇小说没写呢!
相关新闻
-
书香为伴丨《文 城》
[2025-08-15] -
《命若朝霜》——《红楼梦》里的法律、社会与女性
[2025-08-08] -
“00后”讲解员为家乡文物代言
[2025-08-08] -
“记得住乡愁”的西海固文学“离土”表达——马永珍诗歌阅读分享暨西海固作家石羊村(宋家洼)采风活动举办
[2025-08-07] -
“科普小达人”展风采 固原市科技馆开展第二届小小讲解员大赛
[2025-07-31] -
我市举办“青思享·青廉说”年轻干部理论宣讲比赛
[2025-07-30] -
“六盘星火 创意新程”数智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宁夏师范大学举行
[2025-07-28] -
欧家洼的红梅杏
[2025-07-24] -
书香为伴|《活 过》
[2025-07-18] -
讲述|我的南门菜市场
[2025-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