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匠心 素木生花
采用质地细腻的木头经过长期阴干,切锯成一定尺寸的木板,表面刨平,画出需要的图案,再进行雕刻、砂纸打磨、打蜡或着色。一块木板,一把刻刀,在自治区级赵氏木板雕花技艺传承人赵荣细致入微地雕琢下,一件件古朴典雅、构思精巧的木板雕花作品便诞生了。
在赵荣的手中,不起眼的木材经过精心雕刻得以素木生花。
7月7日,在位于原州区开城镇寇庄村的赵氏木板雕花技艺传承基地,《一帆风顺》《万代辉煌》《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幅幅色彩和谐、寓意丰富、构图精妙的木板雕花作品整齐陈列着。在赵荣看来,这些沉淀着她心血的木板雕花作品有着鲜活的生命力。
木板雕花作品
“学习木板雕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难的是第一步拿刀。手被刻刀划伤是常有的事,时间久了手指就会长出厚厚的茧,有时候疼得刀都抓不住。”赵荣指着手上初学木板雕花时留下的疤痕说。
1999年,赵荣跟随爷爷学习并主攻木板雕花。为了丰富木板雕刻技艺,她曾在棺材店做过雕刻工,边做边学。2006年,赵荣开始自己联系业务,根据客人的要求做木板雕花。由于她制作的作品形象生动、构图严谨,受到了顾客的高度认可,从此找上门让她做木板雕花的人也越来越多。从小耳濡目染再加上自身的热爱和努力,赵荣用了10多年时间掌握了赵氏木板雕花核心技艺。2010年,赵荣成立了赵氏木板雕花技艺保护传承工作室。多年来,她制作完成了古建筑木雕、牌匾雕刻、版画雕刻、棺木雕刻等上千件作品,并且多次外出参加展演。2016年,赵氏木板雕花技艺被评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由于以前雕刻的作品大多数是一些比较传统的图案,缺少新意,赵荣开始琢磨创新雕刻手法和图案,最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作品。《钟南山》《袁隆平》等是她进行创新后尝试制作的人物作品。2023年12月,她雕刻的《不到长城非好汉》获得了自治区非遗创意大赛银奖。同年,在各级政府的扶持下,赵荣建立了赵氏木板雕花技艺传承基地。她改变了以往师徒相传的传承形式,在各乡镇开展培训,将木板雕花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感受木板雕花技艺的魅力。
据赵荣介绍,赵氏木板雕花技艺最早可以溯源到清朝道光年间。19世纪初,赵氏木板雕花技艺第一代传承人赵青泉从甘肃泾川逃难到固原,靠祖传木雕手艺给人做活维持生计。第二代传承人赵明山在固原开过木匠铺。改革开放后,第三代传承人赵宏发在宋家巷重新开起木匠铺,并修建东岳山庙宇建筑。第四代传承人赵建刚、赵建强迫于生计,中途改行。赵荣从事木板雕花26年,是赵氏木板雕花技艺第五代传承人。
经过五代人的传承,赵氏木板雕花技艺在不断创新、总结、提升中相传,经历了120多年后,至今仍以口、耳、手相传的方式延续着。赵荣说:“未来,我希望能通过各个渠道,让木板雕花被更多的人知晓,被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从而让更多的人加入木板雕花队伍。”(记者:高娟莉 余一筱 马茂荣 文/图)
相关新闻
-
书香为伴丨《文 城》
[2025-08-15] -
《命若朝霜》——《红楼梦》里的法律、社会与女性
[2025-08-08] -
“00后”讲解员为家乡文物代言
[2025-08-08] -
“记得住乡愁”的西海固文学“离土”表达——马永珍诗歌阅读分享暨西海固作家石羊村(宋家洼)采风活动举办
[2025-08-07] -
“科普小达人”展风采 固原市科技馆开展第二届小小讲解员大赛
[2025-07-31] -
我市举办“青思享·青廉说”年轻干部理论宣讲比赛
[2025-07-30] -
“六盘星火 创意新程”数智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宁夏师范大学举行
[2025-07-28] -
欧家洼的红梅杏
[2025-07-24] -
书香为伴|《活 过》
[2025-07-18] -
讲述|我的南门菜市场
[2025-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