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须弥山
有暖阳的午后,闲游须弥山,微风习习,人心顺畅。
须弥山石窟,大名贯耳,入窟瞻仰,造像精美得让人久久不愿离去。千年前的风好像还在吹摆着宽大的衣襟,祥云壁画就像是工匠从当年的彩云上裁剪下来的,让人仿佛听见了开窟造像的阵阵凿声,领略到那些精益求精的艺术大师的风采。
位于5号窟中端坐的须弥山大佛,是须弥山最大的石质造像。大佛高坐于唐代开凿的一个马蹄形石窟内,佛身高达20.6米,帛带袈裟、头梳螺髻、双耳垂肩、面庞丰腴、造像精美、技艺娴熟,呈现了“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的奇观。
石窟自北魏始凿,历经千年自然风化侵蚀和人为因素破坏,出现了地仗脱落、裂隙、颜料层粉化脱落、空鼓、起甲、酥碱等多种病害。特别是1920年海原大地震的破坏,山崩窟塌,造像损毁。1984年,“遍体鳞伤”的须弥山石窟迎来首次抢险加固修缮。2020年4月至今,石窟每年启动“全面体检”和“闭关治疗”。
壁画修复,是漫长的“匠心苦旅”。要做到最小干预,修旧如旧,尽可能最大程度还原壁画的原始风貌。绿色安全网和脚手架紧紧包围着大佛楼,加固修缮,墙体上布置了水害勘测的仪器,做到“对症下药”。根据修复进度,须弥山石窟壁画修复工作将于2024年完成。
随着须弥山石窟一系列修复保护工作的有序进行,置身山巅,山风呼啸,松涛阵阵,古丝绸之路上的战马嘶鸣、驼铃声声仿佛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在石门关再次响起。(记者:胡 欣)
相关新闻
-
书香为伴丨《文 城》
[2025-08-15] -
《命若朝霜》——《红楼梦》里的法律、社会与女性
[2025-08-08] -
“00后”讲解员为家乡文物代言
[2025-08-08] -
“记得住乡愁”的西海固文学“离土”表达——马永珍诗歌阅读分享暨西海固作家石羊村(宋家洼)采风活动举办
[2025-08-07] -
“科普小达人”展风采 固原市科技馆开展第二届小小讲解员大赛
[2025-07-31] -
我市举办“青思享·青廉说”年轻干部理论宣讲比赛
[2025-07-30] -
“六盘星火 创意新程”数智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宁夏师范大学举行
[2025-07-28] -
欧家洼的红梅杏
[2025-07-24] -
书香为伴|《活 过》
[2025-07-18] -
讲述|我的南门菜市场
[2025-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