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固原丨“权”解旱塬渴—西海固用水权改革见闻
如今的西海固,牛也用上了“自动饮水机”。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乡中河村肉牛养殖示范基地的一栋栋标准化牛舍里,牛栏下方设有4米长的不锈钢水槽,智能测控设备即时感应水量,水将见底则自动放水,每次定量300公斤。
给牛喂水为何如此“高端”?中河村党支部书记兰文明表示,这一切都是为了节水。“以前平均一头牛每天要喝3毛钱的水,现在只喝2毛钱的!”兰文明说,过去在传统的石槽放水饮牛,牛喝一半淌一半,浪费严重。一台自动饮水槽改变了村民的粗放型养殖方式。
村民们节水观念的养成,归功于宁夏近年来在全区推进的用水权改革。2021年起,宁夏在全国率先出台用水权改革实施意见和用水权管控指标方案,管总量、调结构、提效益,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目前,宁夏全区工农业确权全面完成,核准确权灌溉面积1058万亩,建立工业用水企业台账3701家,确权总水量49亿立方米。
作为宁夏用水权改革试点县区,位于西海固地区的原州区自2021年起,对农业、工业、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用水确权,并为村组、企业、种养大户颁发用水权证。这意味着生产用水有“额度”,超额就要到水权交易市场上买“指标”。
中河村肉牛养殖示范基地是跨村联营的村集体经济项目,从2020年开始运营,现在存栏量已达到400头。按照用水权改革规则,基地按每头肉牛每天定额用水确权。“确权以后,我们想尽一切办法节水,为以后扩大养殖规模预留一些指标。”兰文明说。
一头牛每天节约一毛钱的水,量似乎不大,但对于长期缺水的西海固而言却意义重大。西海固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8%,是发展致富的“卡脖子”资源。宁夏用水权改革作为破解西海固水困的“关键一招”,让“权”涌旱塬,有效推动了节水增效。
“用水权改革实现了谁节约,谁受益。水用超了,不仅要支付价格更高的水费,还要四处求购水权指标。水节约了,省下来的水权就能当资产卖给别人,以此来倒逼农户节约用水。”原州区水务局高级工程师殷宏杰说。
改革推动的“节水效应”正在显现。在固原市隆德县神林乡辛坪蔬菜基地,记者看到曾用于漫灌的明渠已经废弃,取而代之的是高标准喷灌和水肥一体化设施,亩均能节水80立方米;西海固许多蓄水池升级了智能控制机房,只需在显示屏上点一点,就能远程打开支渠电磁控制阀,定时定量配水。
用水权改革还带来了一项价值不菲的资产——节约下来的用水权除了可用来交易,也可抵押融资。固原市西吉县新增1000万立方米黄河水指标暂时闲置,被一家企业以1000万元价格购得;泾源县兴盛乡下金村养牛大户于建辉抵押用水权证获得银行综合授信110万元……
截至目前,宁夏共完成用水权交易186笔,交易水量1.053亿立方米、金额3.8亿元。全区8家银行开展用水权质押、授信、贷款等,共发放贷款4.5亿元,实现了水资源向“水资产”转换。用水权改革,正成为搅动旱塬发展的“一池春水”。
相关新闻
-
我市多部门开展“5·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活动
[2025-05-16] -
葡萄酒界“奥斯卡”时隔七年再次落地中国!第32届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将在银川举办
[2025-05-16] -
定了!第五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6月9日至12日举行
[2025-05-16] -
我市举办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学习教育专题研讨班
[2025-05-16] -
3分钟接警、5分钟调度、15分钟响应!宁夏这个派出所创新“红色警务”
[2025-05-15] -
“新时代青年先锋奖"主题宣讲活动进高校
[2025-05-15] -
六盘山“山水工程”交出亮眼答卷
[2025-05-15] -
宁夏3个实践案例入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案例》
[2025-05-15] -
自治区党委党校中青班学员与黄堡小学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
[2025-05-15] -
空间乡村,难得画笔越稼穑
[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