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生活之讲述丨妈妈的西红柿酱
在四季的变换中,祖辈们一刻也没闲着。他们随着季节的变换,不懈地寻找着美食的秘密。因此,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不同的季节,该制作什么样的美食。
一场春雨后,山洼里的地软,柔韧软糯,个头大、品质好。老奶奶、尕媳妇,提上竹筐,相约去山里拾地软。回来后,包地软饺子、蒸地软包子,满足家人多变的味蕾;炎炎夏日,一碗碗自家做的甜醅,浇凉了庄户人焦灼的心;秋日,推开庄户人家的院门,菜园子里的西红柿,个个红了整个脸,老家人把这种红叫红丢丢,言语里充满了喜爱。
满园子的西红柿,一下子吃不完,不能眼睁睁看着它坏在园子里,老辈人便将它做成易存储的西红柿酱。
西红柿酱的做法简单,将园子里采摘来的西红柿洗净,用刀在西红柿光滑面上划个十字,放在开水里烫一下,剥去外皮,再把它切小块入锅蒸,蒸至西红柿软烂成汁便可出锅。
接下来就是将西红柿酱封装。找来玻璃瓶洗干净放锅里蒸煮消毒,然后通过漏斗一点点把西红柿酱灌进去,全部装完,放锅里继续蒸,10分钟后即可出锅放阴凉处,等美味慢慢酝酿,三五天便可食用。
别看是一道简单的美食,在我中学时代,西红柿酱帮了我大忙,在我心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初中时,学校在离家十几里外的乡镇上。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只能住学校。学校条件不是很好,我们住大通铺,上下两层,一层睡十一二个人。一日三餐,早晨和中午是开水馒头,晚饭是汤面条。馒头是从家里背来的,开水是早自习后去灶房接的,去晚了就没有开水可用,只能干嚼馍馍。最难忘的还是汤面条,是在学校的灶房吃。说是汤面条,其实就是将生面条倒进开水里煮,然后放进一些菜叶。土块盘的大土灶,一个胖胖的男人站在锅沿上,用一把铁锨使劲搅拌,等他下了锅台,证明面条熟了,这样的汤面条,吃了第一口就不想吃第二口。
我的母亲是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通过读书走出大山,知道学校饭不好,会在每周日下午返校时,想办法给我弄点熟食背上。
能背的熟食容易坏,只有西红柿酱,放多久都不会坏。因此除了炒酸菜、炒白菜,我背的最多的菜就是西红柿酱。能从秋天一直背到来年春天。从灶房打来汤面条,倒进一点西红柿酱,难吃的汤面条立马泛着红色,居然也有了一丝食欲。吃一口酸酸甜甜,既增加食欲,又补充营养,在西红柿酱的陪伴下我读完了三年初中。
前段时间回老家,在仓库里看着以前装西红柿酱的玻璃瓶落满了灰尘,我尽有些莫名的悲伤,我多么希望这些瓶子装满西红柿酱,仍旧放置在阴凉处,不要消失在我的视野中。(作者:李万虎)
相关新闻
-
书香为伴丨《文 城》
[2025-08-15] -
《命若朝霜》——《红楼梦》里的法律、社会与女性
[2025-08-08] -
“00后”讲解员为家乡文物代言
[2025-08-08] -
“记得住乡愁”的西海固文学“离土”表达——马永珍诗歌阅读分享暨西海固作家石羊村(宋家洼)采风活动举办
[2025-08-07] -
“科普小达人”展风采 固原市科技馆开展第二届小小讲解员大赛
[2025-07-31] -
我市举办“青思享·青廉说”年轻干部理论宣讲比赛
[2025-07-30] -
“六盘星火 创意新程”数智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宁夏师范大学举行
[2025-07-28] -
欧家洼的红梅杏
[2025-07-24] -
书香为伴|《活 过》
[2025-07-18] -
讲述|我的南门菜市场
[2025-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