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数九寒天,但在我市各县区的蔬菜大棚里却是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一排排大棚矗立在黄土地上,犹如一座座城堡,为这里注入活力;冬日里,通过政策扶持、科技助力,反季节蔬菜种植演绎着别样的火热与生机,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
1月中旬,记者来到西吉县硝河乡硝河村闽宁乡村振兴示范园,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泥土和菌菇清香。园区道路旁停靠着一辆加长厢式货车,工人们忙着将成筐的平菇陆续装车,销往外地。“头茬蘑菇采摘的时候,我就来了,现在已经拉运近20车了,口感确实好,我打算长期跟他们合作。”兰州客商高桥钦说。
这里种植的菌菇肉厚紧实,口感绝佳,赢得外地客商的青睐。目前正在出售二茬菇,主要销往西安、兰州、银川等地各大市场。
2024年,西吉县积极争取闽宁项目资金1098.83万元。当年9月底硝河村闽宁乡村振兴示范园建设项目完工,占地面积17,280平方米的18栋高标准日光温棚落成,基地内道路、场地硬化及供排水、电气工程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南菇北种”的成功被硝河村人看在眼里、记在心头,经集体决定,18栋高标准日光温棚由福建商人周长金负责经营,用于发展冷凉蔬菜和食用菌产业。
通过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周长金在硝河村闽宁乡村振兴示范园开始菌菇培育种植,平菇、滑子菇、羊肚菌在这些棚内找到属于自己的“窝”,现已种植平菇和羊肚菌各9栋棚。2024年11月初,头茬菇采摘,紧接着二茬、三茬……反季节种植,既填补了南方市场空白,又能卖上好价钱,据估算产值将达到300万元。跨越山海带来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市场,在为固原带来增收新渠道的同时,也被因地制宜地创新着。园区负责人周长金有着更大的目标,他说:“2025年,我们计划扩大规模,再增加几个品种,比如竹荪、猴头菇、香菇、毛木耳等,要多样化种植才能走入更多的农贸市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产业强,乡村兴。硝河乡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食用菌发展之路,不仅为村民提供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也让乡村振兴之路走得更宽。村集体以每年每栋棚1.3万元的价格对外出租获取收益,年收入可达23万余元,除去土地流转费后,剩余资金归入村集体;在带动农户土地流转的同时,优先吸纳周边村民务工就业,带动长期稳定务工30余人、季节性务工50余人,人均工资4000元以上。
沿着宽敞干净的村道,走进硝河乡关庄村农业产业示范蔬菜育苗基地,一栋栋温室大棚在寒冬中错落有致,芹菜青翠欲滴,生机勃勃,鸭掌般的叶子光滑青翠,绿茎修长而笔直,合作社负责人段召军忙着指导村民如何照料即将上市的芹菜、香菜。
2023年11月,西吉县在关庄村建成农业产业示范园,项目总投资999.6万元,占地50亩,现有钢结构日光温棚13栋。基地建成后,2024年4月,有着13年种菜经验的段召军外请甘肃省庄浪县徐平州为技术员制作菌棒,5月中旬头茬菇上市,陆续二茬、三茬……百万元的收入让段召军信心十足,喜上眉梢。待平菇全部出售、菌棒清理结束后,2024年11月初,他瞄准市场时令蔬菜销售供给空档期,依靠温室大棚巧打种植时间差,种植各类反季节蔬菜,丰富群众菜篮子。对段召军来说,已经没有冬闲的概念,和往常一样,卖菜增收就是最重要的事,这门“致富经”他最清楚,“芹菜长势好得很,赶春节前将全部出售,一定能卖上好价钱。”
在关庄村农业产业示范园,段召军负责经营整整两年时间了。4月至10月种植平菇,11月至次年2月种植反季节蔬菜,倒茬种植让他和关庄村村民实现了增收。芹菜以每公斤5.6元的价格出售,每栋棚纯收入3万多元;采摘高峰期,周边村民务工人数40多人,按每小时15元支付工资,每人每天至少收入135元。2024年,务工人员工资共支出60多万元。
虽说天气寒冷,但在原州区官厅镇乔洼村蔬菜种植基地的一栋栋温室大棚里,孕育着新的生机。棚外寒风瑟瑟,棚内温暖如春,冷凉蔬菜在舒适的环境中茁壮生长,种植户在大棚里忙碌着,脸上洋溢着笑容,丰收是他们共同的愿望,色泽鲜艳的番茄挂满枝头,片片翠绿的青菜生长旺盛,村民们穿梭其中忙着采摘,抢抓冬季蔬菜争“鲜”上市的好时节。
每到周末,这里还吸引了很多市民前来采摘,市民体验农事乐趣的同时,也为种植户带来额外收入。种植户张宏伟高兴地说:“周末一天接待游客20人左右,采摘收入比卖菜还高,一公斤能卖60元。”
近年来,原州区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引导农户大力发展以温室种植为主的特色高效农业,在大棚经济上做文章,使温室蔬菜种植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对反季节蔬菜产业的支持,利用好地理优势和多年来积累的技术经验,扩大种植规模,让蔬菜从一季种植变成多季种植或错时种植,实现全年生产、四季供应,让固原反季节蔬菜走出宁夏,走向全国。
在固原,冬季反季节蔬菜种植犹如一颗希望的种子,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花朵,结出致富硕果。(记者:毛小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