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鹌鹑 大商机
3月16日,原州区开城镇峡口村的鹌鹑养殖场内,灰褐色的小鹌鹑叽叽喳喳地挤在笼中争食,产蛋筐里堆满了一颗颗拇指大小的鹌鹑蛋。养殖户王学智穿梭其间,动作麻利地捡蛋、添饲料,脸上洋溢着笑容。提起养殖鹌鹑,王学智如数家珍:“鹌鹑虽小,浑身是宝。鹌鹑肉是滋补品,富含多种氨基酸;鹌鹑蛋既是优质蛋白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等;鹌鹑粪则是氮磷钾含量高的有机肥。”
王学智养殖鹌鹑已有20多年。2003年,王学智阅读书籍时看到鹌鹑养殖周期短、投资少、回报快,心中便萌生了养殖鹌鹑的念头。他广泛搜集并深入研读了大量关于鹌鹑及家禽养殖的书籍,赴陕西向当地养殖户虚心求教。在初步掌握养殖知识后,王学智果断购进了3000只鹌鹑,日复一日地观察它们的习性,不断摸索与积累经验,最终确立了适合本地养殖的饲料配方,即以豆粕为主,辅以玉米等饲料,既有效降低了养殖成本,又保证了鹌鹑的营养需求,产出的鹌鹑蛋控制在每公斤84颗至90颗的标准。
创业道路从来都不是一片坦途。王学智坦言,刚开始没有销路,鹌鹑蛋一度陷入滞销的窘境。为了打破这一僵局,他背着沉甸甸的箩筐,穿梭于市区的各大商场与餐馆之间,挨家挨户推销。“那段日子,我每天都要走很长的路,但只要想到这是自己选择的事业,便觉得再大的困难也能咬牙挺过去。”正是凭借着优质蛋品和诚信经营,鹌鹑蛋的口碑越来越好,也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鹌鹑的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如今,王学智养的鹌鹑存栏量达2万只,日产蛋约200公斤。鹌鹑蛋被销往周边市县的超市、餐厅,此外,鹌鹑粪作为富含氮磷钾的优质有机肥,也成为了当地种植户的“抢手货”。
2023年,王学智的养殖事业迎来转折,他的儿子王锦辉从南方归来,决心“子承父业”。与父亲深耕养殖技术不同,王锦辉将目光投向产业链延伸,“现在鹌鹑蛋主要靠鲜蛋销售,我想发展深加工,比如卤蛋等真空包装产品,提升附加值。”他还计划借助电商平台拓宽销路,让自家的鹌鹑蛋走得更远。面对儿子的新思路,王学智既欣慰又充满期待,他也有自己的规划:“下一步还想尝试科学化养鸡,为市场供应优质肉鸡。这行我干了大半辈子,只要自己还能动,就想把养殖经验传给更多人。”
从单打独斗到父子齐心,从传统养殖到探索转型,王学智一家见证了特色养殖业在乡村振兴中的蓬勃生命力。正如王学智所言:“小鹌鹑也有大商机,关键是用心经营,与时俱进。”(见习记者:董文娇 记者:宋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