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记者从隆德县委组织部了解到,隆德县建立党委统抓、支部共建、多社联动、以强带弱“四项机制”,探索整乡推进、集约发展、跨乡联盟、能人带动“四种路径”,落实产业联动、示范带动、包抓推动“三项举措”的“443”模式,在全市率先开展党建共同体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推动产业相近的村抱团发展。去年,全县7个乡镇40个村试点先行,村均收益30万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10万元。
试点乡镇成立领导小组,全乡整体推动,实现村村之间联合作战,其中温堡乡整合资金,在经营能力强的杜川村建成4村联营肉牛养殖园区,饲养肉牛300头,节约固定资产投资成本100万元。试点村成立联合功能型党支部,把各方人才和产业能手吸收进来,集思广益、共谋发展,其中神林乡神林村组建蔬菜产业“田秀才”工作站,探索出“三茬种植”经验。村民王德宏在神林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区承包了3栋大棚,用于种植冷凉蔬菜,以前他承包大棚每年只种一茬蔬菜,蔬菜销售完之后大棚就处于闲置状态,从去年开始,在村集体和种植大户的引导下,探索出三茬种植技术,每年3月至5月先种植一茬甘蓝,5月至10月种植一茬辣椒,10月至11月还可以种植一茬菜心,每栋大棚比之前多收益3000元。
在试点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成立联合成员大会和监事会,集中各村党员、村民代表和产业带头人共同参与运营管理,帮村集体跑市场、找客商,消除滞销风险。促成集体经济强村与弱村结成帮扶对子,通过教方法、传经验,破解增收难题。集聚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变“独有”为“共享”,增强乡村发展硬实力。坚持规模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增强比较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将产业关联、产业互补的村集聚起来,稳步做大强村富民产业基本盘。打造懂经营、善管理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杨河乡串河村党支部书记摆世军是县内知名养牛专家,他围绕杨河乡肉牛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群众的急难愁盼,发挥个人优势,有效促进了杨河乡肉牛产业发展。“2023年,杨河乡被确定为党建共同体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乡镇后,通过能人带动,充分发挥摆世军在肉牛产业市场、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为串河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从港口采购低价优质精饲料,再依托共同体平价销售给其他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和农户,累计购销饲料120吨,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和周边养殖户节约养殖成本24万元。”杨河乡组织委员柳雷雷说。
在城关镇杨家店民俗村红军集市,琳琅满目的特色农产品不仅满足游客丰富多样的购物需求,还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通过打造‘红星闪耀杨家店 六盘山下红军村’乡村红色旅游品牌,带动了周边几个村的农特产品销售以及民宿发展。”杨家店村党支部支书赵志仁说。2023年,城关镇6个村仅文旅产业增收约4万元。此外,凤岭乡8个村村均收益35万元,沙塘镇8个村联合打造设施农业产业基地,果蔬种植面积3000亩,收益较以前整体提升约10%。
将村集体经济“小产业”深度融入全县“大产业”,隆德县聚焦打造“高端雪花牛肉”品牌,成立县级肉牛产业联合体,推进品种改良,20家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加盟,低价配送饲草料1000多吨,订单补栏(销售)肉牛200余头。聚焦打造“中国绿色食品城”,扶持18个村种植菌菇150万棒。实施“百万强村”培育工程,对产业基础好、发展后劲较强的村在政策、项目、资金上给予倾斜。
“近年来,全县先后有10个村收益超过百万元,总结出的‘三金助农增收’‘村集体+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等典型做法,为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隆德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李文文说。(记者 郑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