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阳光正暖。走进原州区三营镇安和村肉牛养殖场,村民寄养在这里的肉牛长势良好,它们或在散养区内悠闲散步、或在饲料池饮水进食。去年年底,安和村采取“出户入园”养殖方式,规划建设了标准化牛棚6栋、青贮池4座。不到半年,规模化、标准化饲养肉牛超过600头。
安和村是“十二五”生态移民安置村,504户村民全部是2013年从三营镇唐湾、海淌、西台、代堡4个偏远山村搬迁过来的,当年人均收入不足7000元。这几年,在产业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安和村发挥交通便捷、信息畅通、劳动力多等优势,发展壮大劳务、养殖产业,2021年人均纯收入1.3万元。
为了实现养牛、务工“两不误”,村“两委”争取国铁集团等项目资金3000多万元,在村外建成占地面积上百亩的集中养殖区,通过把牛集中到养殖场规范化养殖,解决了村民务工、养殖“两头跑”的难题,既降低了养殖成本,又方便了村民外出务工,还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一举多得。
在村民马祖代家中,她一面收拾卫生,一面准备外出务工的行头。每年依靠务工,她和丈夫可以收入4万元。“以前家里养了10头牛,在周边务工的时候,心里还记挂着给牛添料喂水。现在好了,把牛放在养殖场就行了。”马祖代说,她准备在周边的蔬菜园区务工,心里没有了牵挂,干起活来更有劲头了。
今年,安和村将采取村干部带头入股、42户低收入群众帮扶资金入股、养殖肉牛数在5头以下的散养户肉牛折价入股等模式,继续扩大养殖规模。预计年底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肉牛1600头。同时,探索村民产业股份制发展新途径,鼓励临近村村集体出资入股,按照5%至10%的出资比例分红,实现了“村集体+农户”股份制肉牛养殖模式可持续发展。“目前,全村‘出户入园’已经达到一定的效果。群众家里环境卫生有所改善,人畜分流后,牛粪、病虫灾害少了。下一步,村集体将购进一批品种优良的牛,对群众养殖的肉牛进行改良换代,帮助村民实现稳定增收。”安和村党支部书记马金耀说。(记 者:容 晨 实习生 苏军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