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源:闽宁协作续写《山海情》
深冬的六盘山地区寒气逼人,但在泾源县泉祥户外纺织用品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数百台缝纫机飞速运转,工人们忙着给衣服和背包缝线、钉扣、打包,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纺织车间日常用工400多人,高峰期用工1000多人,人均工资4000元左右。”公司总经理黄水海介绍,产品均为外贸订单,在泾源生产的户外用品全部出口。2019年,黄水海看中泾源县劳动力资源优势,将车间从福建省厦门市迁到泾源县。
今年以来,泾源县落实全国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推进会部署要求,统筹疫情防控与发展,结合“五个示范县”建设,落实劳务协作、消费帮扶、产业合作、闽宁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等重点任务,切实推动闽宁协作走深走实。
打造闽宁纺织园、闽宁菌草产业园区各1家。新引导入驻4家闽籍企业,其中闽宁纺织园引进巨华户外用品公司、多娇户外用品纺织公司,闽宁菌草产业园入驻鑫鼎科技公司、皇达生物科技公司。新引进4家入园企业实际到位投资6200万元。
“泉祥、巨华等企业入驻乡镇帮扶车间,吸纳农村劳动力1000多人,加工生产包袋、户外用品等产品,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让脱贫人口实现就近就业、顾家挣钱两不误。”泾源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厦门市出台针对性劳务政策,泾源县积极主动与区内外企业对接联系就业岗位,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全年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4918人,转移到东部结对省市就业数80人,脱贫劳动力38人。
泾源县与海沧区、同安区深化闽宁协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携手阔步前行。建立互学互帮机制,通过人才互派交流,“请进来教”“派出去学”,借鉴厦门乡村振兴的先进理念、经验、技术,助力泾源乡村振兴工作。
福建省选派到泾源县的专技人才50人,涵盖教师、医生、乡村振兴行业领域,有效缓解当地专业人才短缺问题。与海沧区、同安区进一步深化协作,部门、街镇、村居、社会组织、企业结对帮扶全面开花。
泾源县各乡镇、村社区与海沧区、同安区的乡镇和村社区,学校与学校、医院与医院、部门与部门,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建立结对关系。通过扩大海沧区宁夏特产馆营销品种,新建同安区特产馆,推动农特产品入厦销售,全年完成特色农产品销售1.41亿元。
作为宁南山区最大的肉牛养殖核心区和西北肉牛生产、加工、销售的重要集散地,泾源县乘着闽宁协作的东风,创新“出户入园”肉牛养殖模式,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共融”,走出了一条乡村产业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安排闽宁协作资金4700万元,围绕产业合作、消费帮扶、闽宁乡村振兴示范村提升等重点,实施10大类19个项目。坚持“宁夏所需、福建所能”,精细安排项目、精准使用资金、精实工作措施,切实提高帮扶实效。
聚焦特色产业,在肉牛养殖、生态经济和中蜂养殖等特色产业上持续发力,建设肉牛出户入园项目9个、中蜂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0个,培育发展反季节食用菌,全年新增引导落地投产12家企业,实际到位投资1.17亿元。
相关新闻
-
我市将推出“五堂精品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5-05-10] -
多部门联动开展地震及次生灾害应急救援实战演练
[2025-05-10] -
我市家政服务业年经济效益超千万元
[2025-05-10] -
我市着力打造全国马铃薯“三大基地”
[2025-05-07] -
从产地到餐桌
[2025-05-07] -
“五一”假期我市开展多类促销活动30余场点燃消费热潮
[2025-05-07] -
市市场监管局原州区分局开展“民用三表”集中整治
[2025-05-06] -
这山这水这青春——宁夏青年追梦者群像
[2025-05-04] -
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 | 深根厚土,拔节抽穗桑梓地——西海固乡村振兴路径调查之四
[2025-05-03] -
综合施策稳增长 全力攻坚补缺口 宁夏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2025-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