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领袖嘱托 砥砺奋进这五年丨笃行实干一路高歌 万众一心接续奋斗
菜花飘香新农村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砥砺前行。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笃行实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和“三苦”作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一路高歌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六盘大地绘出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图景。
战贫斗困拔穷根
贫困是发展路上的“拦路虎”,贫困是印刻在固原发展年轮上的醒目烙印。摆脱贫困是六盘儿女孜孜以求的美好夙愿,战贫斗困是六盘儿女奋笔疾书的铿锵乐章。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启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历史性跨越,向着更高目标进发的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更是将精准脱贫列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以消除贫困区域和贫困人口为靶向,实施精准扶贫。
固原是全区脱贫攻坚主战场,打赢脱贫攻坚战,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市委和政府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精准方略,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凝心聚力抓落实,同心同德促发展。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持续深化,开创了山海携手、摆脱贫困的生动实践,闽宁对口帮扶成为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典范。
齐心协力誓拔穷根。2019年4月26日,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宣布正式脱贫摘帽;2020年3月4日,原州区退出贫困县序列宣布正式脱贫摘帽;2020年11月16日,西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宣布正式脱贫摘帽。至此,固原四县一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62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6.7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了市域绝对贫困和整体贫困,撕掉了“苦瘠甲天下”的历史标签,标志着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历史性地告别绝对贫困,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实干不负韶华。从缺衣少食到奔赴小康,从被动脱贫到主动致富,打赢脱贫攻坚战改写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固原翻越了脱贫路上的六盘山。
丝路古城展现新气象,六盘大地焕发新活力。如今,行走在固原山梁沟峁,一层层梯田,一条条公路,一幢幢新居,一项项产业,镌刻着脱贫路上的功绩。
植绿治污守家园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永续发展。五年来,全市上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性转变,生态环境系统功能、资源潜力、产业价值日益凸显。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固原坚持守护六盘山天然“水塔”,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持续实施400毫米降水线造林绿化、“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06万亩;破题实施“四个一”林草产业示范工程,因地制宜试验示范40多种林草花苗,引进陕西海升等39家企业,带动建设示范园104个229万亩,推广泾源幸福农家“123”工程,发展庭院经济5万亩;修水库、疏河道、关停沿河污染企业,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启动清水河、葫芦河、渝河、泾河、茹河“五河共治”,源头治理、河道治理、流域治理同步实施,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同频共进,五河流域5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由20%提高到8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赢得了翻身仗。
污染减量,绿色增量,固原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清水河河道自我修复功能逐渐恢复,潺潺清流回归,美丽风景重现;隆德县渝河涅槃重生,成为隆德县的生态廊道、湿地廊道、景观廊道和经济廊道;泾源县六盘山镇三关口,曾经烟尘飞扬、山体疮痍的矿区重新披上了绿装;西吉县月亮山区域内林木茂盛、细水长流,荒凉之地换颜成生态屏障。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持之以恒保护生态环境,固原实现了从荒山秃岭到高原“绿岛”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河流枯萎到潺潺清流的革命性逆转。
五年来,固原坚持绿色发展,森林覆盖率由22.2%提高到30.1%,大气环境质量综合排名连续五年领跑全区,五河水质全面达标,隆德渝河水环境治理还被生态环境部在全国通报表扬。
城乡共建展新貌
城乡共建基础先行,水网路网实现历史性突破。
2016年10月8日11时50分,固原中庄水库总闸按钮开启,干净、安全的自来水流淌进饮水困难群众家中。此刻,这项宁夏水利建设史上单体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复杂、受益人口最多的重大民生水利工程——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正式通水,113.53万西海固城乡群众告别用水难题。
2020年11月5日,黄河水调蓄工程正式建成通水,为5个乡镇近27万亩川台地新增近4000万立方米灌溉用水。黄河水调蓄工程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的应急备用水源,北引黄河水,与泾河水并网利用,彻底解决了全市城乡居民安全饮水问题。
水网解决水之困,路网解决行之困。五年来,固原的路网建设对内修通村通组通户路,对外争取实施重大交通项目。青兰高速公路六盘山特长隧道贯通,使翻越六盘山由原来的1个多小时缩短到10多分钟;西会高速全线贯通,固原走兰州节省了1个小时;固原机场开通到北京、天津、上海、福州、重庆航班,空中通道连通了前沿城市。内外相连,四通八达,公路、航线、铁路绘就了立体交通网,满足了群众多层次出行需求。
城市建设有面子有里子。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完善城市路网78公里,新建污水处理、供水供热供气管网243公里;市区试点海绵城市建设,有效解决了雨污合流、管网老化、逢雨内涝等“城市病”;棚户区改造浓墨重彩,3.6万户居民喜迁新居;新增城市绿地1900多亩,城市品位凸显;基础改善、机械清扫、环卫保洁齐发力,城市颜值大提升,相继创成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自治区文明城市。
乡村发展有外延有内涵。全市建成美丽小城镇39个、美丽村庄171个,改造农村卫生厕所近9万座,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率分别达到65%、35%,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业态育新蓄动能
产业兴才能百姓富。固原将产业发展定位为“红色固原、绿色发展”,力图破困局、开新途,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城乡一体、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肉牛、绿色食品、文化旅游、生态经济、纺织服装、新能源、新材料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逐步形成,为高质量发展积蓄了新动能。
金融扶贫树立样板。全市建成金融扶贫示范村410个,“财政+金融+产业”金融扶贫模式成为脱贫致富的源头活水、全国典范,原州区金融扶贫“蔡川模式”入选联合国扶贫案例。
科技创新搭台唱戏。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建成各类创新平台40家,成立国家肉牛改良中心固原试验示范站,示范推动中药材种苗繁育、有机肥料加工等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在西吉创建。
业态育新构建机制。肉牛、草业、马铃薯纳入国家产业建设体系,肉牛良种比例达到90%以上,“固原黄牛”、“西吉马铃薯”喜获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融侨肉牛深加工、水发现代果蔬等一批创新引领项目落地建设,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8%。
纺织业无中生有。投产宁夏丰源一期5万锭、在建宁川置业一期10万锭等建链项目,引进华人礼服等延链项目,纺织服装产业优势凸显、前景喜人;金昱元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全面达产,新增9家产值亿元以上工业企业。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成第四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列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西吉将台堡升格为4A级景区;建成旅游环线,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培育冰雪游等新业态,打破“冬季闲”。全市游客数、旅游社会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8.2%、27.6%。培育农村电商企业97家,冷链物流企业17家,发展电商示范村20个。
改善民生增福祉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见初心。保障和改善民生,事无巨细。五年来,全市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增进民生福祉,各项民生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放管服”改革破茧成蝶。“163”政务服务模式市县一体化运行,“跑一次”、“网上办”占比90%以上,真正实现“一窗办理”。
教育均衡普惠利民。实施城乡幼儿园建设、中小学校全面改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等系列基础改善工程,新建固原八中。全市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3.5个百分点,实现普及目标,中等职业教育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医疗提质扩面便民。实施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改扩建项目,建成优势重点科室15个、名医工作室20个,“互联网+医疗健康”远程诊疗网络初步形成。居民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到76.2%。
文化繁荣普及惠民。创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成各类文化大院256家,创建经验在西部12省区推广,原州区获中国诗歌之乡殊荣。全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隆德县纳入全国试点。
社会保障提标富民。培育创新实体6330个,新增城镇就业3.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年均保持在30万人以上,稳定创收60亿元以上。“租金保底+盈余分红+打工收入”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为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实施全民参保计划,60岁以上城乡居民全部享受基本养老金,与全国3.7万家医疗机构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社会治理纵深推进。平安固原建设持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社会乱象治理“五项机制”全面落实。公众安全感连续8年位居全区五市第一。
过去五年,固原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丰硕,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美丽新宁夏的固原画卷在六盘大地徐徐展开。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踏上新征程、扬帆再出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六盘儿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接续奋斗开启新的征程,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坚实的步伐,开创美好明天,书写壮丽新篇。(记者:马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