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驾车行驶在六盘山下宽阔的柏油路上,乡村田园与青山绿树相映,从固原市区一路驰骋南下,青山环抱下的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尽现眼前。
随着“避暑游”的到来,村民马克毕的“农家乐”越发热闹。“最近来这里避暑的人多,连吃带住,挣了近1万元呢。”马克毕说。2018年,杨岭村党支部引导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时,马克毕率先响应,拿出所有积蓄,把自家小院改造成民宿。在他的带动下,杨岭村已有13户办起了“农家乐”。
跟着红火起来的还有“老马茶馆”。
“这是茶馆的‘前身’,当时总书记就是在这里与我亲切交谈……”茶馆主人马克俊为游客讲述村子6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古色古香的茶馆里,贴满了杨岭村今昔对比的照片。
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考察脱贫攻坚工作。在贫困户马克俊家中,总书记详细了解脱贫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情况。同村民交谈时,村民纷纷述说村里这些年在水、电、路、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发生的显著变化。
“从住房、设施、牛棚到就业、收入、上学、看病、公共服务,总书记问得很仔细,乡亲们心里暖暖的。”马克俊记忆犹新。
在杨岭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日子是通过辛勤劳动得到的。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近年来,杨岭村干部群众把总书记的深情嘱托作为加快发展的“指路明灯”,结合本村实际,立足资源优势和生产传统,把肉牛养殖和乡村旅游作为脱贫致富与乡村振兴的抓手强力推进,高标准编制美丽村庄建设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把纸上的规划落实在了大地上。
“这几年,村里变化可大了,有广场有路灯,幼儿园、小学都在家门口,生活环境也越来越美。”村民马全林笑着说,近段时间,他与其他村民一道在村里的“花田花海”种植采摘园区忙活着。“一天收入120元,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
“这几年,不仅村子的发展有看头,村民的日子也有奔头。”马克俊说,自己有几亩薄田、几头耕牛,曾算是村里的“大户”,可一年到头仅能勉强吃饱肚子。过去的杨岭村产业发展单一,村民在耕地上辛勤劳作,一年下来,亩均收入也不过200元,大部分劳动力只能走出村子,打零工补贴家用。
乘着脱贫攻坚的春风,贫困村蜕变换新颜,总书记的到来,更是极大地鼓舞了杨岭村村民,激发了村民脱贫致富的精气神。
水、电、路、网都通了,标准化卫生室、幼儿园、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广场、村史馆、停车场一应俱全;荒山变绿,花海芬芳,牛羊集中入园饲养;土地集中流转,村民用自家的牛和土地入股产业合作社,既能外出务工,也可就近就业……
马克俊算了一笔账,家里养的牛托管给养殖园,每年可获分红,茶馆每年也能进账1万多元,再加上老伴在附近打零工挣的钱和自己当村史馆讲解员的工资,一年收入3万多元,日子比以前富足太多。
2021年,杨岭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600元,较2016年翻了一番。
“我们村有300多户,小轿车就有100多辆,村民出行更加便利,日子真是越来越好了。”马克俊说,作为一名老党员,我要始终铭记总书记的恩情,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向游客宣传好总书记对贫困地区的关心关怀和党的好政策。
今年,杨岭村以打造泾源县红色教育示范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示范村为契机,积极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让乡村更美、乡情更浓。
“我们要以‘四个示范村’建设为抓手,把杨岭村打造成全区、全国的样板村,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和期望。”杨岭村党支部书记杨杰说。(记者:芦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