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落下帷幕,今年两会,对教育问题的讨论频频登上热搜,代表委员纷纷提出建议:“双减”背景下,需要为教师做好“加减法”!
有哪些关于教师的话题说到我们心坎里了?最新盘点来啦!
关键词:教师减负
建议合理减轻教师负担并提供有效激励与保障
“双减”背景下的教师负担是民进中央关注的焦点。民进中央在提案中指出,“双减”政策推进过程中,出现了教师负担加重的问题。
为此,民进中央建议合理减轻教师负担并提供有效激励与保障:
一是盘活编内外教师资源,加强优质师资供给。围绕师资短缺问题,建立教师编制动态统筹机制,对市域内教师编制资源进行动态调整和统筹调剂,确保各学校师资增减基本与生源增减同步。
二是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扩大课后服务供给。系统筹划、充分调动各类社会资源参与课后托管服务;引进校外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参与学校课后服务。
三是合理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做好心理疏导和减压工作。探索实施弹性上下班和补充休息制度。落实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优化教学评比考核和督查检查安排。
四是综合运用经济和管理措施,为教师提供有效激励与保障。学校根据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时间和表现,向其发放补偿性和激励性的加班补助。对课后服务工作表现突出的教师,可以探索优先晋升职称和评优评先。
五是综合施策,精准支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及时准确了解教师在“双减”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并提供有效的培训支持。
在管理上,要帮教师做好“减”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认为,教育部门应协调运用政策工具,均衡分配政策主体,优化评价方式。他建议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方案,确保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津补贴,将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参考。
谈及具体的减轻教师负担举措,周洪宇建议,首先,学校可以依据校情,试行新的考勤制度。一方面,要统筹安排教师课表,可以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试行“弹性上下班制”。
另一方面,学校可探索建立“延时服务积分制度”,对参与延时服务的教师积分,以月或双月为单位,实行等同时间“调休”。当然,“调休”“弹性上下班制”绝不可“一刀切”,要依据校情而定。
其次,借助社会力量也是一种方案。比如,可以积极探索与周边专业场馆等合作。再比如,尝试引入校外教育机构力量。还可以邀请一些退休教师、家长及有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等志愿者参与进来。
最后,在管理上,要帮教师做好“减”法,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研究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学生减负才能落到实处。
建议探索教师弹性上下班制
全国政协委员孙太利建议,合理安排教师工作时间,减掉其不应承担的与教育教学无关事项。探索实行弹性上下班制,建议将教师从超负荷工作量中解放出来。
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方案,绩效工资分配需向参与课后服务的老师倾斜,并在职称晋升、薪酬待遇、聘用考核、评优评先等方面将课后服务纳入参考指标,调动教师积极性。
切实让教师真正回归教书育人的本职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明显减少,与此同时,各中小学校教师则面临工作时间更长、工作强度高、非教学任务多等难题。”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为此建议,进一步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许玲建议,由教育部门牵头,梳理清查各项督查、检查、评比等项目,精简会议、文件,取消重复上报数据和多头填写表格,避免摊派过多教学以外的工作任务,“切实让教师能真正回归教书育人的本职、本位,高质量地落实教书育人工作”。
“要尽快落实‘统筹核定编制、配足配齐教师’。”许玲同时建议,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分阶段、分步骤解决教师编制问题,缓解师资人员力量不足的问题,缩小编制内和编制外教师的工资待遇差距。分层、分类、分岗开展教研培训,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教师工资
建议切实提高教师待遇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表示,关于积极应对‘双减’后教师负担大幅增加问题。他建议,提高教师待遇或增加教师编制,为教师超额的劳动提供经济补偿。广泛引入社会力量来参与课后服务,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在校教师的负担。完善教师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
建议提高乡村教师的收入待遇
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奎认为,要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逐步提高教师的收入待遇和入职条件,激励优秀青年从事乡村教师职业。
建议提高幼儿教师薪资待遇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政协副主席、民进辽宁省委会主委姜军建议,参照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标准,建立幼儿教师工资标准,提高幼儿教师的薪资待遇。加强学前教育质量督导,将学前教育督导纳入各级各地区政府教育督导。将学前教育投入、公办幼儿园发展水平、学前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保障、依法依规办园情况等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内容纳入督导,进入地方政府履职考核,坚持不懈推动学前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建议提高村校音体美劳教师待遇
当前,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音体美劳专任教师配备还是存在较大的缺口,农村学校开展课后延时、假期托管等服务,大多还停留在“作业辅导”层面。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支月英建议,国家层面要提高音体美劳师资配备标准,明确对音体美劳教师实行一定的待遇倾斜政策,从而鼓励更多的音体美劳专业毕业生投身基层教育事业。
建议提升职业学校教师待遇
全国政协委员孟丽红建议,为职业学校配备优秀师资,提升教师待遇留住优秀人才,以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引导社会重视职业教育,破除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同时,规范职业学校管理,加强学风、校风建设,打造高质量职业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及评价,从而吸引生源、为国家培养实用型人才。
建议提高幼儿园教职工待遇保障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教育厅副总督学杨善竑建议,提高幼儿园教职工待遇保障。进一步加大财政拨款和专项补助,解决非在编教师和民办幼儿园教职工的“五险一金”,提高工资收入水平,逐步实现同工同酬。将幼儿教师纳入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范围,按一定比例设置岗位津贴,确保乡村幼儿园教师能留得住。
关键词:教师编制
建议“双减”背景下适当增加教师编制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建议,一是适当增加教师编制,加强教师培训。建议调整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提高中小学师生比,适当增加教师编制总量。同时,针对“双减”政策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对在职教师开展针对性的培训。
二是调整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充分考虑课后服务的管理、人员成本,在确定家庭的合理分担比例的基础上,核算不同类型课后服务的成本,并以此为依据,调整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确保课后服务的经费充足,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得到有效激励。
三是建立校外教育机构公共服务购买机制。为了更好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并充分利用好社会上优质的教育资源,建议建立校外教育机构公共服务购买机制。
建议重新修订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呼吁,国家应适应教育发展新需要出台教师编制新标准。
他建议,国家应重新修订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充分考虑城市化发展、在校生规模变化、教育事业发展,充分考虑中小学课程改革、高考改革、课后服务等诸多因素,调整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提高中小学教师配置比例,适当增加教师编制总量。
在编制管理体制上,张志勇建议建立“省级统筹、市域调控、县级使用”的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体制。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在省级统筹的基础上,强化市级管理、县区使用机制。根据学龄人口流动趋势,加大县域、市域间教师编制调控的力度。由市级统筹分散闲置编制资源,盘活市属高校、市属其他事业单位现有空编。以市级中小学系统为单位,把部分闲置不能发挥效益的空余编制集中起来,建立编制“周转池”,定向定量投放。
同时,张志勇建议优化教师编制核定周期,健全教师编制年度统筹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学生数量增长情况,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编制动态调整机制,核定全省编制总量,建议调整周期不得超过3年。同时,督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根据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不同学段学生规模变化等情况,实行按年度统筹调配县区内学校编制分配使用计划,提高编制使用效率。
建议加大县域特殊教育学校投入,增加教师编制数量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石门县雁池乡苏市完小校长王怀军建议,加大对县域特殊教育学校的资金投入,逐步增加县域特校教师的编制数量。
王怀军建议,加大对县域特殊教育学校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的配套设施,让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实现“应入尽入”。逐步增加县域特校教师的编制数量,加强特校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特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建议增加幼儿园教师编制,提高非编教师待遇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教育厅原副厅长、一级巡视员韩平建议,机构编制部门应充分考虑学前教育发展需要,对公办园教师单列编制,保障公办园教师事业编制配备。根据国家编制核定标准,每年为各公办园核定一次编制,逐步提高幼儿园教职工的编制数量。通过事业编制有效调剂,统筹区域内现有编制存量,适当向幼儿园教师倾斜,填补幼儿园教师编制缺口。
针对非编教师待遇问题,韩平建议,进一步加大幼儿园教师特别是非编教师的财政支持和保障力度。继续通过生均财政拨款、专项补助等方式,支持解决好公办园合同制教师工资待遇问题,引导和监督民办园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足额足项为教师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维护民办园教师的合法权益。
此外,他建议将合同制教师纳入实名制管理,统一办理事业单位人员社会保险,在干部任用、职称评聘、工资福利、进修培训等方面与事业编制在岗人员享受同等待遇。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
想方设法为教师的心理“减压”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第一实验学校校长崔建梅提出具体建议:“双减”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要定期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把心理健康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程。同时,要想方设法为教师的心理“减压”,切实保障教师的福利待遇不低于公务员,寒暑假组织教师疗休养等。
关键词:课后服务
建议核定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专项经费
在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胡卫表示,要切实强化教育资源基本配置,一方面,各省域都应按一定额度,合理核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生均经费,并纳入所在地区经常性财政经费预算。课后服务专项经费可用于支付教师课后服务补助、开展课后服务相关课题研究、研发课后特色课程及服务项目等支出。
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人事编制部门应根据不同学校学生群体的需求,按照实际工作量大小,配齐配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体美劳等学科师资力量。
建议设立教师“课后服务经费”专项资金
全国人大代表马恒燕表示,在课后服务中,学校和教师面临着人员不稳定、人数变动多、费用统计繁琐等现实问题。
马恒燕建议,财政部门优化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方案,在绩效工资中设立“课后服务经费”专项资金,根据学生人数给学校拨款,确保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津补贴。教育部门应协同人事部门将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参考。
建议对课后服务经费予以适当财政补贴
全国人大代表、滁州大润发商业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陈建银建议,由省级牵头并适时监督,各地市建立健全教育与物价、财政、人社等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大对课后服务工作的资源、资金、人员队伍建设等保障力度,对课后服务经费予以适当财政补贴。统筹核定编制,配足配齐教师,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把用于教师课后服务补助的经费额度,作为增量纳入绩效工资。
建议加大课后延时服务的激励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六盘水市实验小学教师吴明兰表示,为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全国各地纷纷出台课后服务、延时服务、作业管理等措施,“双减”给家长、学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但无形中确实增加了老师的负担。
她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方案,确保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贴。并建议督促各省级部门修改职称评审标准,将课后延时服务成果纳入职称评审条件,加大对课后延时服务的表彰激励制度,让课后延时服务成为学校和教师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延时服务需要更专业的教师队伍
全国人大代表沙宝琴表示,与“双减”配套的是延时服务,为了让延时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学校会开设各种各样的课程来吸引更多的孩子们参与进来,但是有一些课程是需要更加专业的人才、专业的教师来讲授的,比如说木艺、跆拳道等等。希望国家能够出台一些相应的激励政策,吸引这种专业的人才进入到学校来,给学生更专业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建议教培教师回归公办学校教龄归零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镇海中学党委书记张咏梅建议,公办学校教师编制“逢进必考”的原则不应打破,对教培业教师回归公办学校要科学设置招考条件。建议在全国层面统一政策口径,对已具备教师资格证和一定职称的原公办在编教师适当放宽报考条件,如可根据职称等适当放宽年龄限制、简化考试程序;但对当初因违反管理规定而失编的教师要从严控制,还可以通过定向招考等,将优质教培机构教师补充到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和学校。
同时,要充分考虑公办学校在职教师的权益。在教龄认定方面,对“脱编”后重新“进编”的教师,建议将之前的教龄“归零”。职称评定方面,可以允许带职称进编教师享受待遇,但不占用学校其他教师的职称名额,或适当上调学校的教师职称岗位结构比例,让更多年轻教师安心从事教育事业。
建议教师招录年龄放宽到40周岁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建议,针对社会人员招聘教师和公务员招录方面,可以要求学历方面适当放宽,年龄放宽到40周岁,在工龄等方面对于以往的工作经历予以一些适当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