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清水河流域,草木葳蕤,山川染绿。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一眼望不到边的川地上,一块块蔬菜田整齐排列,一条条滴灌水管网纵横交织。阳光下,喷灌头喷出七彩水雾,地里菜苗一片嫩绿。
“大棚蔬菜先上市,5月下旬菜心就能上市,接着西兰花、甘蓝陆续上市。”在彭堡镇河东村万亩冷凉蔬菜基地,种植大户马啟流转2000多亩地,承包8座日光大棚,从立春至入冬前,接龙生产露地蔬菜和大棚蔬菜。
早在种菜之前,马啟从事过煤炭贩运、建材批发、商品零售等工作,在不断尝试中探索着适合自己的创业之路。
“民以食为天,农业又是第一产业,我何不从农业中找出一条新路?”2015年,马啟返乡,将自己的创业壮志安放在土地上,依托当地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的特殊气候环境,及六盘山冷凉蔬菜在南方市场上的盛名,种起了冷凉蔬菜。
“起初不知种啥,不会选品种,对种植技术、田间管理、销售市场等一头雾水。”隔行如隔山,从商业到农业,为了破解转行难题,马啟“借他山之石攻玉”,从南方请来农业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邀请客商到自己的蔬菜生产基地参观提意见。
“引进良种种植,露地蔬菜亩均收入1万元,大棚蔬菜栋均收入2万元。”马啟依托政策支持,引进良种种植,改进生产线,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推进精细化、科学化作业,给他带来收益的同时,令他种菜的信心十足。
“当地有很多人种菜,由于没有统一标准,施肥、浇水、管理、销售凭着感觉走,种出的蔬菜品相不好,不是卖不上好价钱,就是被边缘化,卖不出去。”马啟深知,蔬菜品质决定供应链的拓展和收入,规模化种植、抱团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
为此,马啟联合4家种植大户和合作社,成立彭堡镇蔬菜产业联合体,把六盘山冷凉蔬菜按照一个工业流程去做,按照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标准,从育苗、栽植、管理到采摘、包装、运输、销售,建起一套高标准农业生产模式,建立从生产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从创业到到立业,再到发展壮大产业,马啟心怀感恩、牢记嘱托,带着群众共同致富。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好日子是通过辛勤劳动得到的。”肯定彭堡镇姚磨村依靠村党组织带头人和致富带头人实施“双带”工程、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做法,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增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造福群众功能,激励和帮助群众更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地克服困难。
“我把总书记的话牢记在心,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和大家一起致富。”马啟把冷凉蔬菜产业当成一辈子的事业来做,和彭堡镇其他种植大户一起,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共同体,采取组织跨村建、产业跨村育、能人跨村带,带动彭堡镇11个村发展冷凉蔬菜5万亩。
智能育苗1.2亿株以上,大田种菜40多个品种,设施园种植作物30种;有机蔬菜基地被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确定为第一批认证基地,认证形成了六盘山冷凉蔬菜产品品牌,售价高于江南市场其他地区同类蔬菜10%至30%,农民田间学校年培训农民1300多人次……
从单家独户零散种植到合作规模种植,从单打独斗闯市场到统一组织产地交易,一个个探索实践映射当地群众砥砺追求,一串串数字见证当地群众奋斗历程。
产业兴旺鼓起农民的“钱袋子”,一亩菜换来万斗金。得益于彭堡镇冷凉蔬菜发展成功经验,原州区把冷凉蔬菜产业确定为助农增收的主要产业后,计划沿清水河谷川道区打造清凉蔬菜产业带,建设蔬菜示范村33个,带动冷凉蔬菜种植20万亩,1.7万户农户参与。(宁夏日报记者:剡文鑫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