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自古以来就是关中通往塞外西域的咽喉要道,也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结合地带。丝绸之路兴起后,固原作为丝路东段北道要道,发展成四方辐辏、各族交融的国际化城市。宁夏固原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以其历史完整、独具特色的馆藏,生动展示了固原地区悠久灿烂的文化,并在文物、历史与观众之间架起多元便捷的沟通桥梁,努力为讲好新时代中华文化故事贡献力量。
璀璨国宝“诉说”融合之美
1988年落成开放的宁夏固原博物馆,坐落于固原城的中心位置,这座庄重典雅的中式建筑于繁华的都市之中,散发着静谧的气息。博物馆馆藏文物2万余件,时间跨度自远古至明清,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23件(组),国宝级文物3件。藏品以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系青铜器和北魏、北周、隋唐时期丝路文物最具特色。
博物馆基本陈列《千年固原丝路华章》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文明序曲”,展示史前时期固原丰富的文化遗存,包括石器、陶器、骨器等。第二单元“华戎交响”,重点展示先秦时期的大量青铜器。第三单元“萧关纪颂”,体现秦汉时期固原作为西北重镇的地位。第四单元“金石鸿篇”,再现了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固原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口,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盛景。第五单元“边塞咏叹”,反映宋代以来固原从商贸重镇逐渐变成军事要塞。
走进“金石鸿篇”展厅,墙上一块色彩赭红的棺木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件馆藏三大镇馆之宝之一——北魏漆棺画,于1981年出土于固原市西郊乡雷祖庙村的一座北魏夫妇合葬墓,男棺绘制有精美的漆画,棺盖、前档及左右侧板上绘有东王父与西王母以及天河图、墓主人生前饮宴图、孝子故事画等场景。“这位鲜卑人的漆棺画融合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元素,反映了北魏时期各民族大迁徙、文化大融合的社会背景,也为了解北朝绘画艺术及髹漆技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宁夏固原博物馆副馆长张强说。
另两件镇馆之宝是出自李贤夫妇合葬墓的鎏金银壶和凸钉玻璃碗。李贤是北魏、西魏、北周的三朝元老,屡立战功,和北周皇室的关系极为密切。“鎏金银壶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萨珊风格金银器,它的面世将固原、中亚、希腊联系到一起,堪称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艺术精品。”张强说。鎏金银壶旁边摆放的碧绿色凸钉玻璃碗,造型精美,晶莹剔透,器形完整。根据玻璃碗的成分和装饰判断,它是典型的萨珊王朝制品。
不同国度的奇珍异宝,证明了固原曾经作为丝路重镇举足轻重的地位。馆藏丰富且珍贵的文物上,随处可见文化交流的印记,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有了最初的窗口。
珍贵文物“讲述”中华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
近年来,宁夏固原博物馆充分发挥阵地作用,形成了以基本陈列通史展《千年固原丝路华章》为中心的丝路文化品牌,以专题陈列《隐形将军韩练成》为中心的红色文化品牌。在展陈上,博物馆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定期引进一些高质量的临时展览,丰富博物馆的展陈体系,拓宽服务领域,每年接待观众10万人次左右,引进、推出、联办展览10余个。
为挖掘、开发、利用历史文物,让文物“活”起来,固原博物馆在区内首创开设“丝路课堂”数字化社教课程,为区域内五至八年级学生量身定制丝路课程,以数字化的手段全景式地完整呈现固原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有力地推动丝路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此外,博物馆开展的陶艺DIY、拓片体验、“复华夏霓裳·扬民族之魂”汉服制作及展演活动、丝绸之路固原段户外体验及“重走长征路·重温革命史”等研学、体验活动,解锁了诸多走近博物馆的新场景。
在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文物数字化是博物馆广泛高效讲述藏品故事的有力支撑,也是使深藏在库房中的珍贵文物藏品走上“云端”、惠及大众的便捷方式。为了让无法前来参观的公众能在互联网上一睹展览和文物真容,固原博物馆还探索推出“线上游固博”、《云见千年固原推进文化自信》线上宣教等活动,足不出户,云上观展。多元化的呈现方式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让人们得以更便捷、更深入地触摸悠久历史、感受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今年,固原博物馆还入围了2023年“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今后,固原博物馆将继续以服务民生、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为着眼点,坚持‘突出重点、夯实基础、改革创新、惠及民生’的发展战略,着力在文物资源整合、挖掘潜力、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方面下功夫,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继续不懈努力。”张强说。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我国备案博物馆由4692家增长至5788家。随着博物馆体系布局逐步优化,社会功能有效发挥,博物馆的展厅早已延伸进公众生活,延伸向更广阔的世界,如何让多姿多彩的展览丰富大众的体验?如何让博物馆文创产品引领“国潮”新时尚?如何让博物馆展厅真正成为一个智慧空间?……拥有独特而多元文化的固原博物馆将孜孜探索。(记者:芦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