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食用的蛋白饲料以豆粕为主,成本有些高,有没有更好的方子?”12月10日,隆德县张程乡崔家湾村养殖户苏斌来到杨河乡串河村,向致富带头人——隆德县人大代表摆世军请教。
“豆粕每吨4500元、棉粕每吨4000元、菜粕每吨3000元,豆粕蛋白质含量为46%、棉粕蛋白质含量为44%、菜粕蛋白质含量为37%,根据牛成长阶段优化配方。”摆世军说,多元化调配,饲料味道更香,牛采食量提高,也能降本增效。喂养一个周期,每头牛节约成本400元。
苏斌已不是第一次向摆世军请教养牛技术。从事牛羊养殖以来,苏斌在摆世军指导下标准化喂养,年均收入16万元,牛羊增膘快且产羔率高。
在隆德县,摆世军为周边数十个村的养殖户传授养殖技术,帮助群众发展产业。
今年,隆德县打破人大代表层级和地域限制,以肉牛产业为依托,组建由区、县、乡三级人大代表组成的肉牛产业代表小组,放大“摆世军们”的作用。
“紧盯服务肉牛产业发展现实需求和养牛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代表小组建在产业链上,发挥肉牛产业领域人大代表的群体优势和团队作用,引导群众增收致富。”隆德县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与选举工作委员会主任刘变过说。
今年,面对牛市行情走低、饲养成本高的现实,肉牛产业代表小组走家串户,了解养殖户的期盼。
“群众希望延续产业补贴政策,帮扶养殖户稳定肉牛产业。”摆世军说。
产业代表小组将掌握的材料汇总,向隆德县委、县政府建议,实行“见犊补母”,对饲草、出栏淘汰母牛、出栏育肥牛进行补贴,共计补贴3500万元,兑付补贴资金1961.9万元。
补贴可减轻群众养殖负担,提振产业发展信心。
在政策支持下,隆德县肉牛产业坚持走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路子,养殖户“抱团”取暖,抵御风险。串河村村集体和肉牛产业联合体,以每吨低于市场价500元,为养殖户集中采购精料2000多吨,节省了100多万元。
“牛的品种决定收益多少。”肉牛产业代表小组调研中,摆世军凭借多年经验,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肉牛品种选购方面,我们建议农户选择利润高的外贸母牛,并缩短育肥周期。”
今年6月以来,在“三级代表”建议下,隆德县选购补栏淘汰母牛4600头,进行育肥,每头牛纯收入2000元。养殖户马四胡听取意见,快速补栏和快速出栏,净收入20多万元。
“幸亏听了人大代表的建议,才赚了钱。如果按照之前育肥方法,每头牛会赔1000元至2000元。”马四胡尝到了甜头:育肥牛饲养周期从8个月缩短到5个月,节约成本1000元至2000元。
“作为一名基层代表,就得把养殖户心声第一时间从基层传递上去。”摆世军这样说。在其指导帮助下,串河村销售肉牛3000多头,帮助养殖户净赚900多万元。
家住杨河乡红旗村的自治区人大代表杨文杰,在牛价走低时,从新疆集中购进200头牛,帮助7户脱贫户低价购进育肥牛49头;从吴忠市购进34吨玉米,以每吨低于市场价100元的价格,销售给周边养殖户。从年初到现在,杨文杰帮助养殖户购进肉牛50多头,销售肉牛40多头。脱贫户杨志宏在杨文杰的帮助下,低价买牛高价卖牛,一进一出净赚2万多元。
针对水资源短缺问题,产业小组提出水源补充计划,用河溪水、积雨水替代自来水喂牛。“全县牲畜用水180万吨,按照每吨水费4元计算,可节约费用720万元。”隆德县水务局城乡供水服务中心负责人说,这样既降低养殖成本又节约水资源。
肉牛产业代表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产业研判分析会,就肉牛产业发展提建议、出点子、谋出路,当好参谋助手,做好肉牛产业的政策宣传员、技术指导员、信息联络员和服务保障员。
截至目前,“三级代表”共协调调运饲草7775吨,平价补栏肉牛4630头,销售肉牛4104头,担保贷款4931万元,农户从中获利350余万元。今年,隆德县肉牛饲养量15.48万头,肉牛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26亿元,提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600元,肉牛产业核心区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贡献率超70%。